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世界:尘世之美的转瞬即逝,令其流淌着一股忧伤之情。

韦斯·安德森年轻时候学哲学、读普鲁斯特。当我了解这些,就明白为什么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具有一种神性:“由于上帝不可言说,故而称他为美,相当于称他为善或无限:美只是人们形容不可形容者时,用不是它的特质来形容它的一个词而已”
韦斯·安德森看似在拍轻松愉悦的电影,可实际他是有哲学和文学根基的导演,自然能很精准把握“喜剧的内核”——悲剧——又或许他底子里是个悲观的人。
有的人尽管了解诗的所有规则,却创作不了一行诗句,而“有的人天生是诗人,提笔就可写下令人喜爱、无可挑剔的诗篇。”韦斯·安德森就是天生的诗人。为什么?因为他一挥手就创作出风格明显的奇幻美学电影故事。
你若说,韦斯·安德森被老生常谈的就是“色彩”和“对称”,这不就是形式美吗?听上去很不高级的样子。没错,但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种。韦斯·安德森自己都说:“视觉风格给予了他的电影一种独立自足的世界的感觉。”对称的画面和高级复古的色彩都能给我们现代的视觉美学、室内设计、电影布景一个学习模板,有多少最时尚的广告、服装和室内装潢都来自于安德森的色谱图啊。
形式美是韦斯·安德森的第一步,内容上,韦斯·安德森也做出了独树一帜的电影。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你拍一部电影,有99人差评,1人好评,把那一个人找出来,他就是你的观众。”
从小众中来,走向大众,整个过程就是找到你的观众而已。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一开始,观众就知道“要准备好做梦了”。其实无非讲亲情、友情、爱情,韦斯·安德森把这些放在架空的时空中,我们像走入他的梦境一般,跟着开开心心去探险。冒险嘛,是真的挺开心,可是韦斯·安德森从来没拍过真正的喜剧,他的电影,看懂了都能感受到悲伤,甚至残忍,充满死亡危机。跟真实的人生一样!
从1996年的首部故事长片《瓶装火箭》到近期的《法兰西特派》,未来,我们这一批“文青”对韦斯·安德森的期待还早呢!
1、《布达佩斯大饭店》
重看《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次主要来学习色彩运用,一种冷暖之间绝妙的平衡,太喜欢了。好电影还是牛,时隔几年仍常看常新。把讽刺藏在荒谬的喜剧里,最后以悲壮的方式收场,悲剧内核更令人唏嘘。一直都在关注韦斯·安德森的画面美学,这次重看,发现电影的配乐也都很应景。
2、《月升王国》
这是我个人最偏爱的韦斯·安德森一部作品。韦斯本就是创作童话世界的一把好手,《月升王国》中干脆直接让儿童当主角。电影因此进入童真和残酷的拉扯中:一方面是孩子们的单纯,另一方面是这个肮脏世界原本的旧问题,魔幻现实主义的质感就此产生。韦斯把我们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送给孩子和不存在的纯净世界,除了迷人和热爱,还有什么好说的?
3、《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韦斯·安德森是个很重视“家庭”概念的人,因为他的原生家庭生活多少有点不顺利,对亲情的理解和需求更独特一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许就是他理想的“问题家庭”:人这一生,都允许迷茫迷失,也都有机会寻找到自己、然后成为了不起的爸爸。动画的隐喻更深,一旦熟悉韦斯,就能对电影的很多细节会心一笑,明白导演用心良苦。
4、《天才一族》
视觉上一看就是安德森的作品,整体暖色调,开场出租车停下那一幕很像《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这次对“问题家庭”的主题不再打擦边球,专注于讲一个问题家庭的三个天才少年。在问题家庭里最适合安排“天才”这种角色,因为天才的日常生活肯定不容易,和原本就有问题的家庭简直绝配。一生很疯,所以痛。天才长大后回看属于自己的天才时刻,释怀说明终于学会爱。
5、《犬之岛》
这是一部挺跳脱韦斯以往作品的动画,不过还是很容易看出韦斯风格:电影一开始就是对称站齐的狗狗。这次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日本,关于“自然,爱,友谊和永恒”,并把主角设置为狗,其实还是在说人,或者说人和世界的关系。“物种间的平衡总是很微妙的,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谁”,这个议题太棒了。熟悉韦斯的人会知道动画里关于自杀的隐喻。不得不说韦斯对日本的理解,恰好是一个外国人对日本文化应该会有的理解,阴森森的氛围中飘落着樱花,最后用爱来升华。韦斯太会了。
6、《水中生活》
依旧是韦斯构造的奇幻世界,色彩搭配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只有“高级”二字。但这部“寻梦”作品似乎有点疯过头,节奏显得没那么好,每个角色都气喘吁吁,让色彩和童话故事的舒适感稍打了点折扣。越是混乱越要在电影背后的逻辑里掌握一种有序,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不是韦斯最好的作品。人生海海,最后看到美洲虎鲨,还是被自然原始的美感动到不行。韦斯从来不是一位喜剧导演啊。
7、《穿越大吉岭》
是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没错了,色彩、节奏、剧情和精神错乱的程度都是韦式的,就在观众头大的边缘,韦斯又恰到好处戳一下:比如吵吵嚷嚷的三兄弟合力救人。心灵之旅,终于收官,所有旅行都是比计划中要好的旅行。只是这部电影稍微有点分裂,救人前后似乎被分割开来,前面铺垫太多,救人后节奏忽然走太快,很多还没有解释的,都被一句“也许我们不说话反而能感受到彼此更多”给堵回去了,再问,就显得没趣。韦斯·安德森仍在诉说哀伤,电影却永远那么快乐。
8、《青春年少》
看这部电影总想起那句话“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也理解为什么找了长相那么着急的舒瓦兹曼来演《青春年少》中的15岁少年。男人这一生,真的可以至死是少年,如果还有点才华,那就是天才少年。天才少年管什么学分、开除啊,当然是要搞各种社团。还好他在美国,在我们这可没有《青春年少》。
9、《法兰西特派》
(看完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