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的三大迷案:1、陈桥兵变2、烛影斧声3、金匾之盟
宋太祖是武将出身,为了避免君弱臣强的局面,改变政局不稳,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分散将帅、丞相的权利。只能说宋太祖是抑武而不重文,他对自己的军事决断也有把握。到宋太宗即位,才是真正的重文抑武,不仅让文臣统兵,甚至边境州郡也都有文臣担任。雍熙北伐结束后,更是在无法攘外的情况下,疯狂实行安内政策,而基本后面的宋各代君主也都基本延续了这一国策,导致燕云十六州再无收复的可能。如若像汉朝历代君王规律,在宋仁宗后出现一位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的“宋武帝”,经过前期的修养,也许宋不会落到偏安一隅的地步。
除未有雄韬伟略的君主之外,重文抑武,也导致再没有出色的将帅来扭转战局。宋太宗更是两次仗把精锐都打光了。
记得前几天看历史规律总结,这个时候宋朝的气温也相对唐朝来说更加低,这直接导致了经济南移。北方游牧民族无法再像唐朝那样归附,而是只能选择南下去抢夺。而到了南宋时期,气温达到制低点,原先居住在黑龙江的女真族也加入了战局。(不打就被饿死了)
从中唐时期,藩王势力增强,其实隐患就已经种下了,到了五代十国,更是乱得不可开交,皇帝换得比什么都勤快,宋太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北宋,且稳定斩战局,决不是一个黄袍加身的废物,在黄袍加身前期,他已经培育了自己的亲信团体,再加之建国之后的先南后北政策,从中原角度来看,宋确实统一了,毕竟燕云十六州不是在宋时期丢的。怪只能怪石敬瑭这个王八蛋。
如果赵匡胤能多活几年,也许杨业不会死,也许收复就有希望,但是没如果,这大概就是历史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