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最深刻的记忆却停留在小时候
大年初一晚上,我姑姑姑父一家和我爸妈一家在一起聚餐。席间酒酣之时,姑父给我打视频电话,跟我聊我小时候的事情。我姑父跟我的感情特别深。我5岁时,他和我姑姑订婚,便经常来我家。我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愿意让他陪我玩。我姑父说我要睡觉的时候,谁都不找,就让他抱着哄睡了才能放到我妈床上去。他出门办事,口袋里有一块钱也得给我买点东西回来。正月十五元宵节带我去城里看街上热闹的花灯,人太多,让我坐在他肩膀上,顶着我去看光景。其实,这些年他喝酒后经常跟我聊的也就是这些事。昨晚也不例外。他还未全部说出口,我便已知道他要说哪些事情了。
因为后来我读大学后,离家时间越来越久。便不再能经常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了。以前就算高中住校,到周末回家我都会骑自行车去姑姑家玩上半天。后来,他们在城里买房子后。我也便没办法随时去他家了。在一起相处的经历基本就到我读大学之前截止了。后来,我恋爱结婚。姑父与我老公俩人倒是很投缘。我们的相聚,变成了通常是他俩在酒桌上畅聊,我和姑姑在旁边闲聊。
我们对彼此最深的记忆,都停留在我小时候和他年轻的那段时光。我们的感情仍然是建立在那时一点一滴的细节所堆砌起来的信任之上。时到如今,我们仍然反复咀嚼的也就是那一点一滴。时光的流逝又给哪些点滴加上了美好的滤镜。
其实,后来想想,不只是我与姑父的感情。我和爸妈、奶奶、弟弟的感情,和我故乡的街坊邻居,和我那些姨舅、哥哥姐姐们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小时候那些记忆之上。后来当我长大之后,离开故乡,我们再也没有朝夕相处的交往经历,可供记忆得以更新。
最近有时在想,为什么初高中,甚至小学的朋友在脑海中印象很深刻。那些大学之后的朋友,除了室友之类的闺蜜,反而很少浮现在脑海中。我想,大概也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到初高中的同学,都是每天每天地在一间教室里相处,共同学习。这种日复一日的共同相处经历,坚实的筑下了我们的记忆之基。后来大学的朋友各有各的生活,彼此共同相处地经验并没那么多。自然,我们就印象不那么深刻。
以前,我总认为,生活在别处。总要等事业家庭稳定了,才能知晓真实地人生是什么样的。
现在终于走到了生活稳定的阶段,却觉得真实鲜活的生活是有着无限可能的小时候那些日子。
对我们而言,最深刻的记忆,已经停留在了小时候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