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明日上班。
我大约是疯了,明天开始上班这个事实不断压迫着我,促使我要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仪式感的事情。于是乎我从一直在大喊大叫打着游戏的老公身边走出家门,来到了闹闹哄哄的龙湖,来了就有点后悔,人咋这么多,车子开进来就花好久,连开走的勇气都消散了。星巴克人满为患,然后我做了一个更加不知所云的决定:来到旁边的m.Tinbox点了一杯冰到不行的牛油果奶昔。据说是Mamala老板开的,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丁桥这么土的地方。
明天就要上班了。有一种即将进入绞肉机,身不由己被裹挟的恐慌。
本来我是一个很喜欢给自己做总结的人,去年结束后啥都没做,真是做不动了。“总结”,工作上会有人催着你去做,分不同几个方面,比如学科组要做一年的教学与学术总结,学校下发的钉钉是作为一个XX人要做班级管理和自我成长的总结,甚至还有你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总结、年轻教师成长总结……天呐,光是写写就觉得这些部门、轮子、螺丝钉们是疯了。不过,我还要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学习做总结,好黑色幽默哦……
寒假三周:第一周,从“假期休克”中慢慢醒过来;第二周,可怕的春节周,什么都没干也干不成;第三周,刚有了轻松舒缓状态的我,马上进入了“上班焦虑”周。
以下总结,是我在放假的第二天写的:
现在的我,练完了中午的流瑜伽,在星巴克里坐定。无论如何都要开始干点正事儿了。
其实我的“年终总结”断断续续地,已经在很多场合、与不同的人都交谈过了。人的心性一定是在每日流水般的打交道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到了某个节点回想总结起来,却无法像当初发生那样平铺直叙,成长着的思维一定又是在后面的水流中被打磨着、改变着,因此到达这个时间节点的时候,我说不出故事也写不了散文,只能是硬邦邦的列点1、2、3……为了让它更像是一篇“文章”,暂且把bullet points改成小标题吧。
对待学生,我以爱养爱
任课老师们总是和我提起,感觉班里的孩子们没有凝聚力,有点冷漠。“寻谣计划”结束之后,Grace来班里找几个学生一起去楼下搬乐器。作业整理课,她探进头来,问了一句之后,学生们有的抬起头随即就又把头低下了,有的连头都没有抬起。她在生气之余,非常直白地说“四个班走下来,你们带给我的感觉是最最冷漠的。乐器是你们自己用的,现在用过了,我只不过是想要叫几个学生帮助我一起去楼下搬回来,没想到这件事要花费我这么大的力气!”当然,我看到学生们又呆又冷的样子也很生气。那天,花了20分钟给他们说了“什么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那天放学后,还忿忿然和两位导师说学生怎么这样一副样子。是彼此之间还不够熟悉吗?是以往教育只教导他们关注自身的学习吗?是我们给他们的爱还不够多导致他们无法回应吗?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答案慢慢落到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上,也许这也是唯一作为老师,我们能在学校里去做的。因为,当老师不打开心扉,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敞开心扉;当老师不去给予学生关爱,学生就不知道给出爱的方式。有时候教育就像是照镜子,你想要培养学生成为的样子,你自己有努力去做吗?这一学期,我学会了这样扪心自问。
所以我努力让自己热起来。
本来,我把私人生活放得很远、很远,课堂只是我传授知识的地方。而在这个学期,我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诸多感悟和学生分享。我发现孩子们和我的先生一样,喝完牛奶会把包塑料吸管的塑料壳随手放在桌子上。有一次我开玩笑似的说:“你们知道吗,这样不随手扔垃圾的行为,在家里可是会引发家庭战争的哦!有一次我先生也这样把塑料壳放在茶几上,我质问他:难道你的小学老师就没有告诉过你,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去吗?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的学生,一定要养成这些虽小但重要的生活习惯。”他们似懂非懂。不过没关系,这只是第一次我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
慢慢地,因为这些分享,我越来越像一个“人”。
班里的Rocky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有些人是真的讨厌他,有些人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讨厌,而自己也不明不白地开始远离他。有一次DTI课后,一群男孩子“玩”了他的铅笔盒,他珍爱的一支笔被摔碎了。于是,我和他们分享了我初中班里发生的一个故事。至今我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也无法评判对错,唯一肯定的是:我不做违心的事,也不做从众的事;对待任何事情,听信自己的判断;对待任何人,要多点善意。第二天,Crystal和Eason拿来了一支新的笔送给Rocky,虽然他们并不是那伙男孩子的一员、也不是“看客”。班里拥有小火苗的孩子,渐渐冒出来了。
分享食物也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看“太空实验”的那天,我去咖啡店买了许多曲奇、蛋挞、饮料来和孩子们分享。正如Max每次有同学过生日时,从家里拿来一份自己的零食一样。学期的最后,我们给所有要在寒假中度过自己十岁生日的同学们一起过了生日。这一次,Daniel、Rocky、Ray、Ann、Crystal、Peter、Sunny都自愿拿食物来和大家分享,仅仅是也想成为那个带给大家欢乐的人而已——多么了不起啊。看到孩子们心性的向善与成长,是最让我开心的。
2021年12月31日,跨年的那一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这一年,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改变。前一天的晚上,我欢欣鼓舞地想要为孩子们的这一年做一个视频。没想到一做就做了好几个小时。目睹这群孩子的快速成长是一件特别神奇也特别幸福的事情。第二天,我们认真地做了这一份仪式感。轮到我分享的时候,我真诚地说道:“这一年对我而言,真的特别重要。在这一年,我举办了自己的婚礼,组成了自己的家庭,这教会我更多责任感;我开始自己开车上班,原本觉得会累的事情,尝试过后,甚至爱上了自己开车的自由感;最后,我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今晚我就要去健身了。”所有的变化都是十分真诚地认为且要分享的。我逐渐开始形成这样的观点:孩子们对人情世故的领悟力要比成年人想象得大的多。许多时候我们徘徊在“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是孩子现在不能明白的、什么是儿童的他们该听的”这些二分法前面太久了,其实,成长的欣喜和人间的道理他们都能懂。有时候,就把他们当作朋友来看,就好。
学期末,我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关于“书法”的一个故事,并每人赠字一个。对此,我已经在一篇文章里详细写了。让我感慨的是这次“赠字”激起的回应波纹——那几个之前不停来找我讨论班级管理和孩子养育的家长,从模棱两可的态度转变为全然地支持我、信任我。言语之间变化极大。可能之前,家长对于每个孩子的性格如何,不是非常清晰,只是知道自家娃;而现在,他们通过我的记述走近了全班24个娃,又重新借着另一只“眼”认识了他们。现在与家长对话,我感觉自己更加有底气。
当我打开了自己,就是把“表达自己”的骰子掷给了对方:我就是全然这样一个我,接下来,看你的。
也许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也许这就是教育能带给教育者的撼动:没有人不想把真善美传给下一代,而只有当我们自己成为真善美,才能真正地传授。
对待家长,我更加有边界感。
和朋友聊起过这个话题。
一开始进学校工作,带我的师傅对待每个学生的心血非我可以比拟;每个孩子就像是她自己的孩子,因此也经常看到她与家长漫长而细致的交谈。这样润物无声的家校沟通塑造了我最初的认知。
但我逐渐发现家长也是需要“被塑造”的,可能她的那一班家长在两年的磨合中已经熟悉了她的沟通方式,我看到的只是“被塑造”后的结果。
我的这班家长,有的可能是希望老师没什么事就尽可能少来打扰他们,平时工作生活也挺忙的,在家带娃都要运转不休了,老师的学校工作工作点滴虽然是和孩子相关的,但是时不时update一下,职场爸妈还真的吃不消。
后来,我慢慢将家校同步的方式从点对点转变为1对24,在班级群里和24名家长同步我们在学校里的喜怒哀乐:一起打躲避球、一起插花、一起庆祝进步…… 我感觉自己更加省力了,而且效果变得更好。终于,我有种摸索到自己处理家校沟通的方式。
当然,我也在学着有话直说。家长有些要求和话语,还是有些过分。这些时刻我已经学会了抽离、冷静看待。该说的要说,不怕冲突。如果平时都是在堂堂正正做事,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和家长沟通是老师细碎工作很大一部分的来源。这一年,我学会了勇敢面对,也学会了收放有度。
对待同事,我更加大胆也更加包容。
坦白说,和同事的合作我还在摸索之中。但是我已经有些感知:当我放手让搭班的同事在班里做他们想做的事,允许他们去试错也去放光,是调动他们积极性,也是协调彼此的合作关系的最好方式。总说同行相轻,在任何领域都会有不允许同行放光彩的小心眼;我也在时时提防自己产生“这个班是我的”之类的想法。最近我悟到这些小心眼可能只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因为这不仅是没有在思考自己的business,还花费心思干预了别人的工作。得不偿失。我需要做的,只是准备充分自己的工作,并彼此协调。
此时,有些话不得不说,有些话勇敢表达。这就是“大胆”的意思了。
在每一次总结的时候,我对待丈夫、家庭的成长都是少之又少的。现在我还不能在假期里每一顿都做好吃的饭菜,让卧室里的被子及时充满阳光的味道,和徐徐的相处越来越自然却也缺乏点仪式感。而自己的well-being也因为长时间的紧绷与工作,脸上的痘痘此起彼伏,甚至在面对假期时,落下了兴奋和盘算,昨天起床时,茫然无措,悲哀地想“自己变得无趣死了!”
或许这些就是我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吧!写在假期的第二日。
黏贴完后自己又读了一遍,觉得挺振奋,inspiring。自己在累的同时还是有所成长的。记得去年暑假,我总结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的三个秘诀:
1、 分享自己的生活。2、 好好地打扮自己。 3、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那么现在,在延续上述做法的同时,对明天又重要踏入办公室的我,也有一些小小的叮咛:
1、记得爱自己(接受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的疲惫并且及时叫停,比如去做做头发护理或早早地上床睡觉。)不要让工作变成自己的全部。经营家庭生活。今天早上老公去体检后查出了脂肪肝,我决定要开始自己做饭给他吃了。
2、 交流中更加坦诚有勇气。有任何问题,和当事人直接沟通。学会接纳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持续打开自己。
-
铁甲大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8 18: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