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你所感受到的伤害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为“Just-World Theory”的认知偏见,意指人倾向假定世界是公平公正的,有因便有果,宇宙都存在赏罚分明的法则。在这种偏见下,很多人相信:你努力就自然会有回报,如果没有,那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于是在情感困境中,很多人会认为:如果足够坚强就不会遭受伤害;只要你够努力,你所经历的痛苦与伤害就能够自愈;甚至会有人会认为原谅伤害,遗忘过去才能获得重生....这根本是一系列幸存者偏差。事实上,心理所感知到伤害和身体所遭受的创伤一样,可能有深有浅;有的人体自愈力很强迅速恢复了原样,有的人是疤痕体质永远将带着那些伤痕生活,根本没有解决的统一路径。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创伤?每个经历过伤害的人都在黑暗中摸索着自己的答案。
今天看到一篇心理学中关于对伤害反应的探讨文章,觉得很有意思。简单概括如下:
没有经历过愤怒和憎恨,“原谅”则无所依托。”和解的陷阱“会让那些经历过伤害的人,不仅承担了“伤害”的压力,还承担着“必须原谅伤害”的第二重压力伤害。
我们需要允许自己承认伤害的存在,放下”必须原谅/和解“的绑架束缚。内心感受是非常私人的体验,允许自己拥有选择“是否原谅”的自由。我们不要苛责自己,应该允许自己愤怒。愤怒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在不愉快地关系中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什么,从而定义自己的边界。 可以适当控制情绪,但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负面感受是一些重要的信号,比如你正在被情绪勒索、你的需求正在被忽视等等。只有直面愤怒,才有可能从令我们愤怒的事件中解脱出来。
我们无法决定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我们能够决定给过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 研究发现,那些在痛苦和逆境中找到“救赎意义”的叙述者,往往拥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成熟度。
原谅并不能真正收获内心的平静就像刻意掩盖伤口并不代表真正治愈一样。所以在你受到伤害后,不要为鸡汤舆论所绑架。你完全可以仅根据你内心中认为放松的方式来确定是否愿意原谅他人,原谅的方式和程度等等。选择“和解”或者“不和解”,这都不会影响人生幸福的通路,你永远可以继续往前,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这篇文章,同时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衍生话题--如何和他人相处,如何面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在非心理咨询前提下,个人在面对他人负面情绪时是否倾听才是最可行的应对方式?那些个人经验主义的所谓安抚、劝慰是否也只是一种“价值观输出”无意识中给他人带了“二次伤害”?
《了不起的盖兹比》里有句经典台词“每逢你想要评价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一无二生活的经历和感知世界的视角。与此来说,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理性面对他人情绪,是一种人生的修炼。允许他人有合理的情绪宣泄,尊重他人行为方式的选择。对待孩子要少些操控与焦虑。要允许孩子表达不满,接受孩子的个性与脾气,不要试图压抑TA的感受。推而广之,对待家人、同事、朋友甚至网络上的陌生人,也需要尊重他人的认知逻辑与内心体验,如果彼此确实不能理解,那也不要强求。世界无需大同,毕竟我们彼此的心理感受都很重要。
所以,面对他人的情绪状态,:“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是一句至理名言。

-
蝈蝈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6 23:02:29
-
charl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2 20:17:45
-
云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2 18:20:09
-
豆友242672968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2 17: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