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月第四周mystery阅读
雷克斯·斯托特 ——《门铃响起》(6.5分,一般之作)
入围1966年英国CWA金匕首奖
美国MWA评选世纪百大MYSTERY作品榜第66位。硬汉派部门第10位。
作者1965年发表的沃尔夫和阿奇系列第41作。富婆布鲁纳夫人最大的乐趣,就是不辞辛苦地四处传播一本叫做《无人知晓的FBI》的书。于是,上至议员,下至刑警,每个人都有了了解FBI的机会。FBI如临大敌,他们决定二十四小时监视布鲁纳夫人,看看这个富婆到底想干什么。被逼急的布鲁纳找到沃尔夫,甩了10万美元的支票委托他摆平人见人怕的FBI。阿奇才行动一天,他和沃尔夫以及她们的工作室就被重重监控。克拉默探长叫来阿奇,告诉他FBI向警局施压要求吊销他们的侦探执照。同时探长说上周五晚上一个名叫奥尔索斯的自由撰稿人在家中被枪杀,而他死前正发表了一篇关于FBI的报道同时在疯狂地搜集FBI的一切信息。当晚11点有人目击3个FBI探员离开他家。探长暗示他们不会吊销执照,放手去查。阿奇找到奥尔索斯家人,意外发现他去过布鲁纳夫人公司和家,而后者秘书达科斯小姐就恰好住在奥尔索斯楼下。另外奥尔索斯曾发表文章导致奥德尔入狱,而后者又恰好在布鲁纳夫人公司工作过。阿奇偷偷潜入奥尔索斯的家,发现了意外证据。另一方面沃尔夫设下陷阱引FBI的人入局,逼迫局长雷格出面谈判。沃尔夫试图用破案洗清FBI探员杀人嫌疑来换取停止跟踪。
本作在美国历史上地位很高,堪称斯托特最有名的作品,然而国内口碑并不好。全篇来说最大特点在于沃尔夫和阿奇陷入了史上最大的危机——和FBI硬抗。要知道在哪个年代,经历了麦卡锡主义盛行之后,FBI的势力达到了空前强大的地步,即使是美国总统也无法完全掌控。其首任局长胡佛一直到他72年去世前整整在任48年,中间从杜鲁门开始连续4任总统都试图赶他下台都以失败而告终。此外在这段时期,FBI追杀政敌到了十分疯狂地步,大量民主运动者、记者、明星等都曾因为质疑或对抗FBI而遭到迫害。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估计本作能达到如此高的评价其时代背景应该是主因。回到本作本身来说确实一般,命案的真相并不复杂,阿奇搜查房间就找到了关键证据。而沃尔夫和FBI的交易用现在的眼光来说也没啥特别的,事实上现实中这样做估计就被FBI偷偷给处理掉了。总之本作在国内出的有限几本斯托特作品里还算故事写的不错。最后还有一本《三重危机》明年看完结束。
青崎有吾 ——《敲响密室之门》(7分,喜欢之作)
入围2017年第70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专攻动机分析的片无冰雨与专注研究作案手法的御殿场倒理组成的“敲响密室之门”侦探社,专门承接各种奇怪的案件。
《敲响密室之门》:画家在密室中被杀,他的儿子和画商确认后再破门而入,地上还有他被人涂成红色的画作。
《头发变短的尸体》:搞笑组合女队长在出租屋内被杀,身穿内衣,奇怪的是头发被剪短了。
《回旋转盘W!》:侦探社接到委托,老人在路上因事故身亡,留下遗书让家人破解保险箱密码。
《廉价诡计》:一个害怕被人谋害的人被远距离狙杀,从现场弹痕角度来看只有死者站在窗前才可能,但死者明明害怕的不可能靠近。
《所谓的“雪地密室”》:死者胸部中刀倒在两栋宅邸中间的雪地上,刀上没指纹。疑犯于宅邸看到异样后,在过去查看前曾拍过照片,雪地上只有死者的足迹。
《十元硬币太少了》:兼职做饭打扫的美少女高中生在路上听到两个男人说了一句“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两位侦探从这句话来分析背景。
《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政治家演讲时被毒杀,现场同一批送上的酒杯中只有他掉在地上打碎的酒杯里发现了毒物。
本作收录了7个短篇,在四大榜单中找不到本作,但奇怪倒是入围了推协奖。同年其实图书馆那本成绩更好,如果是这本入围到还有希望拿奖。本作只能说作者有些想法的想创新的意图,但自身质量还远未到能得奖的地步。第一个密室诡计还稍微有点意思,应该是没见过这样做密室的诡计。而且动机也比较奇葩,关键是还能结合诡计实现。本作能给7分,这篇是主因。第二篇关键在于剪头发的动机。第三篇很无聊。第四篇解释没问题,但现实中基本不可能,狙击手难道24小时都盯着瞄准器就等那么一瞬间的意外?第五篇这个雪地密室很无聊,但为何没指纹的解释是亮点。第六篇属于日常解谜,算是还过得去,同类作品中属于中上。想象力够丰富,让人有看匠千晓系列的既视感。第七篇的毒杀诡计也是比较有新颖的解释,但诡计一般般。总体来说可以看看,但不算是青崎高水平之作,感觉作者才华在枯竭。
克莱顿·劳森 ——《天花板上的足迹》(7分,喜欢之作)
作者1939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在著名的《死亡飞出大礼帽》之后。罗斯上校应伟大的魔术师马里尼邀请去斯凯尔顿海岛参加一个降灵会。路上他放有照相机的包被换,错放大量古币的包又被人抢走。2人到了岛上后和瓦托斯上校在海岛尽头一栋有闹鬼传闻的古屋里发现,患有空旷恐惧症、不能独自离开自己房子的女主人琳达服用氰酸暴毙……现场房门紧锁,一串脚印清晰地印在墙面和天花板上。随后地下室发生火灾,3人下楼去救火。岛上还有相貌英俊、琳达的哥哥阿诺德,琳达的弟弟醉心于寻找神秘失踪的海盗宝藏的佛洛伊德,琳达的侄女美丽动人却忧心忡忡的维瑞尔小姐,形迹可疑的前黑帮头目兰博,神秘的发明家埃拉·布鲁克,心机深沉、别有图谋的灵媒拉波特夫人,看似与案件毫无关系的盖尔医生齐聚。暴雨袭来,电话线被人剪断,管家海德森目击船舶被黑衣人开走其余被破坏,众人困在了孤岛之上。佛洛伊德在案发前一天离开岛去城里后下落不明。其余人大多在发现尸体时正在主楼参加降灵会。不久葛卫冈探长来到岛上开始调查。兄妹三人的父亲去世后遗产基本都给了琳达,后者去世后由维瑞尔继承。阿诺德寄住在琳达家,而佛洛伊德则一直忽悠琳达投钱去附近海底发掘价值800万美元的沉船宝藏,其中还有投资布鲁克发明的海底吸盘。不久岛上收到了佛洛伊德在案发那天从芝加哥发来的电报,催促她尽快决定。验尸发现死者体内的毒和阿诺德的暗访里用的药品一致,后者承认琳达一直在羞辱他们兄弟二人,并用硝酸银偷偷放在他牙粉里试图慢慢毒死他。但他那天来房间和琳达争执时后者突然死亡,于是他才伪造了案发现场。纽约一家酒店21楼一个空房间内发现一具裸尸,随后确认是佛洛伊德,死因是减压导致死亡。马里尼怀疑琳达吃的那颗药是拉波特给的,而后者似乎一直在用降灵会骗钱,有传言遗嘱中也有她的一份。
本作没第一本那么出名的原因,估计就是这个天花板的诡计太扯淡了。这个居然还用作标题,让人以为是作品核心诡计。结果实际上就是马戏表演里的一个技巧而已。但是反过来说,本作意外的布局十分庞大,无论是哪个嫌疑人在本作中都被最大限度地给作者利用进情节里去了。去掉哪个诡计后,案件看似很一般,却能做到一转再转,几乎每个人都有作为凶手地合理解释。在哪个时代地古典侦探作品里十分少见。350页的厚度,没太多和案件无关的内容。但不得不提的是,古典侦探作品普遍文笔真差,写的东西看的十分累人。或者说是说故事的能力真是让人无语,也难怪那时候的作品流行一阵后就慢慢淡出了读者视野。而且本作中,同一个人名和姓频繁交叉使用,看的真累。勉强7分吧。
呼延云——《乌盆记》(7.5分,喜欢之作)
作者2015年发表的作品。《乌盆记》原本是一出中国历史上堪称最恐怖的鬼剧,:990年前,渔阳县发生了一起凶残的谋杀,见财起意的夫妻毒杀路人并碎尸,将尸骨混进泥土并烧制成了乌色的瓦盆,令其永不见天日。一个要饭的看到亡灵后向包拯报案。而惨遭荼毒的冤魂最终化身为厉鬼,将复仇的匕首插入凶手的心脏。
林凤冲带者被贬为普通刑警的楚天瑛去渔阳县抓捕毒贩,在那里碰到了过去警校同学马海伟。后者曾十分有前途的警察,却因为执着追查3年前渔阳一起赵大(金龙)的矿坑塌方活埋10几个人案件得罪了领导被通报批评后愤而辞职当记者。林委托马帮忙一起监视毒贩基地,在抓捕过程中马疏忽放走了17岁主谋芊芊。马为了赎罪主动提出继续监视,晚上他在京剧《乌盆记》戏曲中迷糊间看到了一出杀人案,清醒后在床下发现了一个乌盆。隔天林、楚、马坐车押送毒贩回京,中途遭到芊芊狙击,马乘机离开带者乌盆去找法医蕾蓉鉴定。蕾蓉本不想插手,却意外打碎乌盆后发现人的牙齿。楚、马和记者郭小芬偷偷溜回渔阳县,想找当地杨馆长了解《乌盆记》在本地历史。期间翟郎也来咨询,声称3年前他涉嫌贪污父亲翟运带者钱逃到本地住宿后被当地窑厂老板赵大和伙计李树三所杀,尸体在窑炉里炼成了乌盆。郭和杨回去路上遭到赵大儿子赵二骚扰,女警田颖所救。杨告诉郭,田颖在读书时曾为了救治母亲而求助赵大被迫做了他的情人。3年前塌方后有一个孩子被救活,身上的伤显示他长期被当作奴隶挖矿导致精神错乱,杨收养了他取名大命。翟郎试图用弩射杀赵大未遂,被当地晋武逮捕。杨馆长在家中被杀,她的养子大命声称看到郭杀人,郭作为疑犯被捕。楚回北京求助遇到凝发生一夜情。第二天一早接到林电话再次赶回渔阳。前一晚警方搜索发现芊芊的手机联系了赵大,于是警方连夜出动。但那晚马和翟郎监视李树三从电影院到赵大的园子。随后三人加正巧来到这里的田颖在其中一个废弃房子里发现赵大,众人发现门锁后踹开了门,看到了房中央他被捅死的尸体。警方立刻赶到后,发现地面上铺满了土皮,却并没有人踩上去碎裂的痕迹,旁边还有一个砸碎的乌盆。田颖作证加呼延云的出现,郭被无罪释放。众人需要破解密室及无足迹的双重诡计。
国内同期四大推理作家中,我对呼延云评价一直比较两级。其余三位都在各自领域能做到国内第一人,也都被各大影视改编风光无限。唯独呼延一直坚持自己认定的本格加逻辑推理路线而“默默无闻”。但坦白说很多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作者本身,因为国内写逻辑流的作品实在是BUG太多,而且越是不擅长的地方越是喜欢卖弄。本作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一,很好的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神鬼传说,写了一部非常本土化的惊悚推理小说。这样的结合一直是我认为本土推理的发展方向,其实从上一本“黄帝”开始作者就一直在努力往这方面发展,但上本bug实在多到惨不忍睹地步。而本作相对而言还能接受,这个诡计也能很好的结合传说,动机也融入的不错。从结局来说,一共出现了三个解答,都有一定亮点,逆转也挺出色,算是国产推理中处理的比较好的一本。本作中作者主打的双重密室的诡计,加上伪解答有4、5个小诡计总共,也勉强算是合格。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个诡计里有可行性的并不多,就比如某解答中凶手背着尸体用那样的方式到达房中央有可能么?就算是运动员你体重瞬间增加一倍,还能有本事发挥正常水平?再来说剧情里的bug,比如芊芊才17岁少女,警方真的会无脑认为她具备极高的狙击水平?一个人压制整个警队10几人没法抬头还击?在美国也就算了,在国内这真是堪比神话小说了。还有凶手在国内哪那么容易想要就立马能买到这种级别的狙击步枪?还是在一个我都没听说过的北京旁边的小县城?你还不如说凶手无意中发现毒贩窝点缴获的还有可信度对吧?此外凶手这种一人分饰几角的,以他的身份有可能性么?还有像田颖这样的角色设定也是,一方面年龄这么小是怎么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当警察了?还有整个县城都知道她是黑老大的女人,这样过政审进警队?一般国内进警局也不会立马当刑警吧?起码也得从巡逻开始做起啊(全世界警察系统都是如此)?最后不得不吐槽的就是4大推理社的设定,真是恶心到没边了,几乎没一个评论中有人喜欢的,都是恶评如潮。作者居然还在不断更新狗血剧,搞得这几部作品写实不像写实,推漫不像推漫的。总体来说我觉得本作也就7分水准,但是还是要鼓励国产作家能多多结合传统文化写点东西出来,本作起码比上一本“黄帝”好太多了。
李查德 ——《一无所有》(7.5分,喜欢之作)
作者2008年发表的李奇系列第12作。在科罗拉多州有两个小镇:霍普(希望)和迪斯佩(绝望)。在它们中间,只有一条12英里长的空荡荡的公路。杰克•李奇没有搭到车,只能步行来到迪斯佩。他不过想要喝一杯咖啡,但是却等来了四个警察代理人要赶他出镇,李奇重创一人后被法庭依据"流浪罪条例"送回了两镇边界的公路上。霍普的女警沃恩来接他回去,并告诉李奇整个迪斯佩只有一家回收公司,镇上一半人都是他们的员工,其余是他们的临时工,因此整个小镇十分封闭不欢迎外地人。李奇当晚再次偷偷步行到迪斯佩去查看这家公司,隔天晚上抹黑回来路上被一具尸体绊倒。回到霍普后,沃恩告诉他有一个叫露西的女孩想寻找在迪斯佩失去联系的丈夫。白天李奇接了沃恩的卡车去迪斯佩西部巡查,意外发现旁边驻扎一只从伊拉克回来的精锐战斗宪兵队。路过迪斯佩时李奇摆平了仅有的两个警察。迪斯佩通缉李奇,后者晚上再赴迪斯佩却被6个代理人围攻。打趴下6人后回到霍普镇,沃恩告诉他又来了一个找丈夫的女孩玛丽亚,李奇很肯定那晚的尸体就是她老公拉斐尔。李奇接连几晚潜入迪斯佩,除了发现一些TCE(三氯乙烯)等化学用剂、消失的尸体没按流程送到县法医处也没有上报,以及偷偷处理的伊战里报废被炸的汽车。瑟曼发现李奇行踪后带他参观了整个回收厂,也一无所获。沃恩告诉李奇她丈夫大卫参加伊战时被炸弹削掉一大片头骨导致永久昏迷,躺在附近开办的医疗中心内,里面还有几十个类似老兵。李奇再度潜入想调查每晚频繁起降的私人飞机,瑟曼发现后带他上了飞机,来到了俄克拉荷马州的肖堡基地。在这里李奇得知瑟曼定期将从车上播下的骨灰送到这里来。被抛下的李奇再次回到霍普,他认为瑟曼所展现的远不止表面上的报废车处理和贫铀弹中铀的回收,还有更大的阴谋。
看李奇系列差不多有10多年了,一直按照顺序跟到现在。本作是到目前为止12本里比较一般的,和第二本水准差不多垫底。本作450页篇幅,近350页都是李奇反复潜入迪斯佩和当地警察、代理人、保安发生冲突。这部分剧情说实话有点枯燥,也没实质性内容。作品自身更像是一部反映美国海外战争后遗症的作品,从大卫的遭遇,到贫铀弹的偷偷使用等等,虽然没有明说但李查德应该是反对欧美国家频频在海外发动的各种战争。只不过李查德是英国人。最后的结果也比较一般,本作更适合7分,多出来的0.5算是系列分。
宫部美雪——《无名之毒》(7分,喜欢之作)
2006年度周刊文春第一位
2006年度日本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六位
2007年第41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2007年第4届本屋大奖第10位
近日来,三起因毒致死的案子连续发生。这一天,一位老人古屋明俊牵着狗在散步途中买了盒乌龙茶,喝下之后因为氰化物中毒立即口吐白沫,暴毙而亡。所有命案均与“毒”有关。是意外,是蓄意谋杀?衫村意外和今多集团总裁的私生女菜穗子结婚,因此被迫在集团内当个内部刊物的小编辑。总编园田和临时工原田泉发生冲突开除了后者,后者写信给今多总裁污蔑编辑部的人。衫村被要求全权处理,他找到原田过去的公司得知她有伪造简历的过往。在对方介绍下,衫村来到了私家侦探北见那里,了解了原田上一家事件处理。想请北见帮忙的小美突然晕倒,被衫村碰到及时送医。古屋晓子上门感谢衫村,并坦言警方一直怀疑明俊的案件是她所为。原田一直和衫村捣乱,还偷拍他和小美见面照片。这时埼玉一个18岁年轻人自首声称两件当地案子是他所为。警方依然怀疑晓子,从同行那里衫村得知明俊打算再婚并把所有保险和遗产都给新处的对象奈良,而晓子坚持称会起诉拿到属于她那份的遗产。警方查到晓子和便利店老板荻原曾有过暧昧,所以一直怀疑她。此时第三起毒杀案凶手自首,是死者自导自演。原田在编辑部水里下安眠药导致所有人被迷晕,警方通缉她。原田的父亲来致歉,原田从小就喜欢撒谎、栽赃他人。此前其儿子婚礼上原田突然声称被哥哥长期性侵,导致未婚妻半年后自杀,家人和原田决裂。小美拜托衫村一起去找奈美,却目击她跳楼自杀,家里也搜出了氰化钾。衫村找北见发现后者得了绝症快死了,他答应调查作为最后一个案件,同时警告衫村原田会向他报复。衫村见过荻原店长的父亲后,逐渐将目光瞄准了在店里打工的外立,而泉也将目标对准了菜穗子和桃子母女。
论作品本身剧情,本作最多6-6.5分了,350页的剧情相对比较无聊,还没过去火车、理由这些好看。以衫村为主线写的其身边的一些人和故事,以连续毒杀案和泉被开除后展开的报复为两条主线。毒杀案是“无名之毒”的明线,但还没等衫村调查,前两个凶手就落网了。后面衫村识破最后一个凶手,也并非证据确凿或者咋样,更多是感觉。而泉的报复则是暗线,隐喻了有些反社会人格内心的那种无名之毒(在我们这也可以说是无名火)。因此本作的本质是讲这些人在社会受了委屈后对他人展开报复、并且喜欢采用支配性方式去夺取他人生命自由。记得在读某些职业资格考试里的法律相关课时老师有分析过,那些对幼小学的孩子们挥刀的本质上也是这种“病”,因为无力也不敢反抗压迫者,就只能对更加弱小的群体进行支配。虽然本作我觉得作者讲的并不深刻,比如泉到底有没有遭遇不公并没有明说,这里我觉得宫部完全可以展开提提,毕竟职场上得冷暴力确实无处不在,加点这方面内容会使得本作更值得讨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绝大多数读者都十分讨厌泉,导致没啥可多说的。总之,这种无名毒是一个今后值得研究讨论的社会问题。
亨宁•曼凯尔 ——《血宴》(6.5分,一般之作)
2011年度日本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海外版第四位
2011年度日本想读这本推理小说海外版第四位
2011年度日本周刊文春海外版第六位
作者1997年发表的维兰德探长系列第8作。仲夏節前夜,三位穿著古裝在自然保護區舉辦中下节的年輕人马丁、莉娜、阿斯特丽德遭殺害。有人模仿他们的笔迹从欧洲各地往家里寄明信片。维兰德的同僚斯韦德伯格没上班,夜班的前者来到他家却发现他头被一把猎枪轰开。死者孤身一人,刚结束休假,奇怪的是所有邻居都没听到枪声。死者表哥斯图雷知道他有个秘密女友露易丝,维兰德在死者家搜到一张她的黑白照,以及一群人穿着古装的照片,里面就有阿斯特丽德。后者妈妈伊娃从照片里认出了死者好友伊莎,这次聚会她因为生病没参与。维兰德赶到伊莎家,发现吞食大量安眠药的她,同时也确认斯韦德伯格早就偷偷在调查3人失踪案。有人在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失踪1个月的3人尸体,警方还找到4个埋过尸体的墓穴,但有人近期挖出来后重新布置现场。伊莎失踪,维兰德在巴尔德岛找到她。当晚伊莎被人劫走,随后维兰德发现她被枪杀的尸体。警方在莉娜家里找到一些照片,安布莱特认为她们成立了一个类似教派。一对新婚夫妇马琳和托布约,以及他们的摄影师在沙滩上拍照时被枪杀。尽管很多人目击,但没人能描述清楚凶手样子。丹麦传来露易丝消息,当维兰德赶到后,露易丝摘掉假发以男人姿态离开了现场。维兰德发现几个死者共同点在于邮差都是同一批人,尤其是莉娜和艾克。当警方赶到艾克家却发现他已经逃走了,但还是找到了一张凶手留下的纸条:第九个,21日,星期三。然而警方埋伏后却并未见到凶手出现。维兰德回家后却意外遭到狙击。
这部作品在日本取得了极佳成绩,但我怀着极大热情和期待却在最后遭遇一盆冷水。作品前3/4节奏还算可以虽然篇幅很长,但死了8个人,情节够饱满。和上一本《第五个女人》一样,大量篇幅都在警方的调查和讯问中,两部作品十分相似。不过本作评价没上一本高,如果说上一本还有点话题的话,本作则比较尬。尤其是结尾部分,居然告诉我凶手杀掉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动机,这个就怎么说呢,现实中没问题,小说看了400多页你和我说只是随机杀人的?所以本作对我而言,只能说是一部平平的作品,一贯的维兰德风格,但没什么值得留下记忆的。
-
羿斌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1 1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