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科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分析
一、2021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及学历结构。
2021届毕业生共240人。其中硕士毕业生2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0.42%;博士毕业生2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58%。

(二)性别结构。
2021届毕业生中男生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17%; 女生1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0.83%。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约为3:7。
从各学历层次来看,硕士毕业生中,男生55人,女生162人。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约为1:3;博士毕业生中,男生15人,女生8人,男女性别比约为2:1。

(三)生源地结构。
2021届毕业生生源地覆盖了28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布排名前五的是:山东省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2.92%;河南省2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33%;内蒙古自治区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08%;北京市1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67%;江苏省1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5%。

二、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202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2%。按学历层次统计,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16%,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5.65%。

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都是以就业(含协议和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为主,就业人数 227人,占已落实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96.60%。
(二)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及未落实就业情况。
不同性别就业率: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差异不大。其中男生97.14%,女生98.24%。 硕士毕业生中男生98.18%,女生98.15%;博士毕业生中男生93.33%;女生100%。

未落实就业生源地区分布:未落实就业的5人中,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占该生源地毕业 生总人数的14.29%;河北省1人,占该生源地毕业生总人数的12.50%;浙江省1人,占该生 源地毕业生总人数的12.50%;内蒙古自治区2人,占该生源地毕业生总人数的11.76%。

三、2021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一)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2021届毕业生进入机关37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6.30%;事业单位(含中初教育 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38人,占毕业生就业总 人数的16.74%;国有企业90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39.65%;三资企业17人,占毕业生 就业总人数的0.75%;其他企业45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9.82%。
硕士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国有企业”为主,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0.98%;博士毕 业生单位流向以“科研设计单位”为主,占博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31.82%。

(二)就业行业流向。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与财科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其中“金融业” 69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30.4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1人,占毕业生就 业总人数的18.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4.54%。

分学历层次来看,硕士毕业生以“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和“租赁和 商务服务业”为主,合计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57.27%;博士毕业生以“公共管理、社 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合计占博士毕业生就业总 人数的72.73%。

(三)就业地区流向。
主要就业区域:北京市为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就业人数128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 的56.39%。

主要就业区域行业:北京市就业的毕业生中,以进入“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 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合计占毕业生就业总人 数的75.00%。

重点城市就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仍以北京市为主;不同学历层次流向北京市就业的占 比分别为硕士毕业生55.61%和博士毕业生63.64%。此外,“新一线”城市经济及产业改革的 快速发展也为财科院毕业生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就业吸引力逐渐增强,不 同学历层次流向“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占比分别为硕士毕业生10.24%和博士毕业生4.55%。

生源地与就业地交叉分析:35.68%的毕业生是流向生源所在区域就业。

分学历层次来看,硕士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77人,占硕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 37.56%;博士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4人,占博士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8.18%。
西部地区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占比较高,与培养方式为定向有关。培养方式为非定向 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占比前三位的依次为广东省1人、海南省1人,分别占该生源地毕业 生总人数的100.00%;北京市14人,占该生源地毕业生总人数的87.50%;广西壮族自治区6 人,占该生源地毕业生总人数的85.71%。

(四)重点企业分布。
毕业生中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17人,占签约企业的毕业生总数的11.18%;被中国500 强企业录用26人,占签约企业的毕业生总数的17.11%。

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世界500强企业占比17.78%,中国500强企业占比 24.44%;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世界500强企业占比2.22%,中国500强企业占比 8.89%。

四、国家战略导向就业
财科院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的战略需求出发,积极教育引导学 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在充分的双向选择基础上,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重点地 区、重点行业领域就业,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重点领域就业。
重点区域就业概览:持续推动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精准施策、精准着 力、精准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59.03%的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 就业,赴“长三角区域”“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7.05%、 20.26%和16.30%。

西部地区具体就业流向分析: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37人,流向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地 区依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陕西省,占比分别为32.43%、 18.92%、13.51%、10.81%和8.11%。

从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行业流向来看,毕业生流向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等 重点领域就业的人数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9.73%、21.62%和16.22%。

(二)基层就业分布。
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基 层就业引领计划”等专项工作,推进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社 会。 基层就业毕业生14人,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6.17%。基层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县、 区和镇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这也突显了财科院学科特色、学生能力素 质与行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较高。

五、升学情况
升学率:硕士毕业生中,共有8人选择国内升学,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3.69%。升学院 校分布:国内升学主要流向了本院,占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总人数的75.00%,彰显了毕业 生对母校的较高认可。

六、自主创业
财科院多措并举,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毕业生中共有14人自主 创业,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6.17%。
更多财科院考研资讯请关注公众号:研梦财科院
-
我是气质大美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7 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