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5,一些和自我的对话
后天就是回到格子间继续打工的ddl,从昨天开始就已经变得焦虑。约了朋友下午晒太阳喝咖啡散步吃饭聊天,可能逃避确实有用,在短暂的回避中会忘记焦虑这件事。深夜到家洗漱后就能进入梦乡。
归根结底,我深知自己焦虑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必须要做的决定还没有答案。而且好像,不是一时就能有答案。年前放假时,以为在漫长的假期里,我会变得清晰,有结论,有下一步的方法,但遗憾的是,没有。
一如每一年的年初,会给自己今年定下目标。好似定了目标我就能做到一样,总是对自我有一些盲目的认知。这点最近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就像自命清高以为总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故意选择脱离某些活动和社交,麻痹自己这样就显得不一样。
就像对电影院和剧院的上瘾行为,沉浸的坐在那个位置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在指尖流逝,那一刻我不用去思考和担忧其他一切已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情。只需要专注在当下的剧情和表演里。我曾经把看电影和看话剧比喻成一次穿越,去体验剧中人的一次人生。同时又与角色保持了一定的疏离,用旁观者的身份完成体验。哭和笑,共情那刻的难过和遗憾,都变成一次很私人的回忆。
我想,我迷恋这种感觉。所以在整个12月、1月、以及这个春节里,无数个漫长又追问答案的日子,我逃到电影里,电影院里,和书里。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也许不过是用自己的成瘾行为表演一个好看的故事。
一直拖到今天,我都还没有写21年的年终总结,我甚至也对自己提问,我是否还需要这个仪式感的年度回顾?下一年的展望我有想好吗?一切想去做的事情,我还有勇气吗?每一个发问都将我击退,于是我又变成一个逃兵。
到这里,突然想起春节期间和老友约定说我要写《奇迹》的repo(这里我做了一次修改,最开始我写的是“影评”二字,后来想想我的感悟或许根本称不上),打开笔记本沉默了很久,甚至都用笔也写下了很多关键词,但我还是无法动笔。我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原因。看到很多他人的repo和老友发来的repo,有过往历史的引用、理论知识的铺垫,我发现自己好像除了感性的体验和零碎的情感共鸣,再无其他。我不敢动笔,是对他人的期待害怕,也是对自我的自卑。【但还是想为自己庆幸,如今这个年岁,终于让我敢于坦然敲下这些文字,敢于直面自己的懦弱。早些年,我可能连把这些话如实的记录下来的勇气都没有,只敢写在无人知晓的日记里。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摆脱他人对自我的期待。”对这句话,我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我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但如果说在这个年纪,我有什么成长,那就是有些未来我可能已预见,但我还是愿意去上路。因为我知道,除了前进,别无选择。因为时间,它只能向前。
这个假期断断续续看完了三本书,分别是《鹿川有许多粪》、《我是月亮》和《把自己作为方法》。最后一本我其实从12月就开始在读,一直断断续续,读得也非常费力。身边也有朋友读了这一本,且读得非常快,我找不到自己阅读很慢的原因。我将这暂且归咎于已经很久没有读严肃类的文学作品,以及丢失了学生时期对文字的敏锐。别无他法,慢慢练习。
前几日还尝试给远在国外的朋友写邮件,因此缘故,于是把邮箱里的一千多封邮件做了一次整理,才发现在20出头的年纪,用文字和邮件认识了如此多有趣的人,并且自己一路到北京,直至在这里工作马上7年,竟都有冥冥中的契机。现在回想起,当时不过是想来这里实习,毕业就回重庆。谁曾想,一待就是这么久呢。
而自己,也从20岁的门槛,即将迈入30岁。在这些时间里,有人完成了结婚生子,有人完成了买房定居,当然也有人事业有成,也有人和我一样还在自由散漫。刚刚敲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在脑海里问自己,我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当下的状态呢,好像确确实实无法有三言两句概括总结。
最近的我总是在发问,比学生时代更频繁更强烈的想要对一些问题探求答案,但比那时候,显然要更笨拙和更迷茫。至少我是这样感觉。因为社会这艘小船已经将我带到深海,这里掌舵的方向都只能由我自己决定。我有时也问友人,但更多时候不是在寻求答案,而是在一起分享。也或许悲观的我知道,同龄朋友也都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思路,而身边长辈以前的老师们早已不能再为你提供更多有效的结论。当然,有时年轻人也不会愿意听从他们,这里面包括我自己。
所以我知道,所有的发问有时都显得无力,一切的答案也许还是要自己想清楚。
昨天朋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跟着感觉顺其自然走”。她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所有的东西都想好了规划好了才去做呢?自然而然就随性的去做就好了啊”,我一时真的有被问住。是哦,这么多年我的惯性思维都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决定都要想很久想很久才去做,以及都认真的找好自己的退路再去做,从来没有突然一刻决定,那就这样吧。
好像,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朋友说当时决定留在北京,就是因为在这里看了一场电影,觉得不错于是就在这边找工作实习,到后来一直留下来。包括后来很多次的选择也都是跟着当下的心情就去做就好了。我好像与她截然相反,果然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再次感叹人的丰富,有趣。
虽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但我对于接下来依然毫无思路。突然想到有一天在酒吧和朋友打电话,我口若悬河的说出了那么多方法论,鼓励他人往前冲,到自己竟也缺少一份果决的勇气,不免汗颜。回过头仔细思索,其实所有的路都已然在心里,我缺的也不过是那一份破釜沉舟上山的决心和勇敢。原来勇敢这个词,做起来真的好难。
如果此刻,一定要给我的2022写下三个关键词的话,我想我有了答案,第一一定是勇敢,其次应是坚定,最后是坚持。
好,那今天的对话就到这里戛然而止。所有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我们继续,耐心地慢慢地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再去想去问,去找。
它总会有结果的,只是不一定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