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笔记】腊月二十八的面团与面包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有句民俗说的是: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正好,员外也提出要求,多做几个面包吧,烘托烘托节日气氛吗。好吧,那就应个景,发个大面团吧。
这次,准备一次发个500克的大面团,完成发酵后再切分成不同的小面包面团,就可以快捷的完成员外交给的任务了。
一次做500克面团,的确是第一次,以前都是150-200克的小面团,做得快,吃得快,常吃常做,常做常新,是我们的一个习惯。也因为面团小,所以手作起来也很方便,通常一边做着其他工作,一边翻折面团发酵面团,两不耽误,这也是我很喜欢做面包的原因之一。从来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的着急的繁琐的事情,反而是案头工作的调剂和身体的舒展。
这次用的是普通的俄罗斯中筋面粉500g,干酵母粉7.5g,海盐7.5g和水350g。
仍然还是用手。手作面包,是一件非常安静的事情,不仅没有机器的噪音,还需要用眼用手去观察和感受面团的状态,看着面粉渐渐吸收水分,从絮状到连接,从不均匀到均匀,从湿重到轻膨,不疾不徐。实际上,也一点不觉得花费了时间——专注的时候,是不会感到时间的流逝的;相反,同样是十分钟,焦灼的状态下,浪费的能量更多。
这一次,就静静地感受了一下手作大面团的几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就是,吸水当然会慢,太慢就需要注意了,如果环境较干燥的话,可能计算好的水分比例会因为水分的流失而变得干燥;所以,需要用手来帮助加速一下,我喜欢的方式不是揉,而是捏,按,折叠,然后反复轻摔,摔打面团的方式,不仅对油类物质的加入,对水分的吸收效果也是很好的。
第二个不同就是,拉伸翻折阶段,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最开始做面包的时候,我经常使用30/30/30模式,也就是说每隔静置30分钟拉伸翻折面团一次。后来,更常用的是15/15/15的时间比例(也有20/20/20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个人感觉,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时间安排还是有必要的。对于这样的大面团来说,15/15/15方式,显然每次静置(给面筋连接)的时间太短;但对于小面团来说,30/30/30又显然时间太长,会浪费一些发酵性能。所以,通常30/30/30的方式下,可以直接进入整形和二次发酵;15/15/15的方式下,则还会继续静置45-60分钟。两者下,总体时长其实都在90分钟-100分钟左右。
一个面包的好与坏,大约在这前面搅拌、翻折和基础发酵环节,就已经决定了一大半了。所以,再熟练,也不敢在这些基础步骤上掉以轻心。这和做其他所有事情都是一样的吧,常常做面包,就会常常提醒自己这一点。
关于二次发酵呢,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也找到了自己的规律和偏好,那就是,更喜欢慢——虽然烤箱有发酵的功能,虽然也有专门的发酵箱。
记得最早做面包,就很依赖烤箱的发酵功能,觉得省事儿;后来为了做面包实验,尤其是更好的控制湿度,员外还购置了一个家用的发酵箱,很高兴用发酵箱在35度的温度下还能方便的将湿度控制在85%,但渐渐的发现,慢下来的发酵模式,面包的口感会更好,老化会更慢。于是,尽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好时间管理,可以让发酵更从容;就算需要加速用发酵箱,也会将温度控制在26-28度,而不是选择35度(虽然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时间管理和耐心,也是做面包这件事,教会我们的好习惯。
终于可以将它们放进烤箱了,一次烤三个不同形状的面包,对我的38升家庭烤箱来说,的确是紧紧凑凑的。这个松下的烤箱最高只有230度,年初进行了一次温度检测,还不错,在预热到位后,烤箱内温度还可以继续上升十几度。所以,每次烤乡村面包,虽然不加糖,也依然烤出我想要的色彩和脆皮。但前提是,所有的热量都被一个面包均匀吸收了,而这次,明显感觉温度上升慢了些,上色也慢,毕竟三个面团都在吸收热量,释放湿度。
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虽然在很多的分享视频里,都只会提到一个固定的温度。但实际上,每次烤面包,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火候的把握,包括:上下温的独立调整,面包位置的调整,或者适当遮盖、烘烤时间的调整等等……说来话长。

-
4-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8 14:38:13
-
呵呵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17:08:08
-
枝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13:59:40
-
sulaladoud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13:27:20
悦谷食单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悦谷食单|202503:五谷杂粮,请各就各位吧 (5人喜欢)
- 悦谷食单|202502,减脂版欧姆蛋 (2人喜欢)
- 悦谷食单|202501:你会让X帮你制定食谱吗 (1人喜欢)
- 2025年的健康膳食规划,从这道小小的鸡肉鱼丸开始……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