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今年过年最大的收获是悄悄看完了妈妈记录的妊娠日记,这可比什么豆瓣高分电视剧都精彩多了。即使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和大致的过程,生活本身的幽默感和戏剧性也远远超过所有剧集。
这本日记的开篇倒是与胡适日记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先是妈妈记:昨天本应该开始记日记,只因和你爸爸、爷爷他们打了一通宵麻将,所以又将这事耽搁了。
然后是爸爸非常难以辨识的笔迹:牛仔(指未出生的我),这几天过年,你爸我非常忙,想找时间和你好好聊聊,但总是被你爷、奶、姥姥、姥爷拉去打麻将,我感到非常抱歉。不过这几天我一直能感觉到你的颤动,觉得你比我要健康。在此,我也祝你春节愉快,吃好,喝好!
妈妈怀孕期间,我爹勉强还算个称职的丈夫,起到一些陪伴、宽慰以及监督作用,多次出现在妈妈的记录中,并且贡献了为数不多的两篇日记。97年,27岁的妈妈甚至比现在的我还要小女生一点,觉得老公是自己生命的救星,是会自己发光的太阳。她很容易就被老公逗笑,会偷偷凝视着老公熟睡的脸,怀孕期间还想着做饭伺候老公,甚至有放弃重回职场的念头。因为太在意老公和婆婆的想法,她一边秘密地期盼着生个男孩,一边为自己的封建思想而感到自责。这些确实都是我不知道的事。虽然婚姻的结局是失败的,但能看到妈妈在某些时刻享受过这段婚姻,看到爸爸确实曾为她带来过幸福、快乐、温暖和满足,我也为彼时彼刻的妈妈感到开心。我想,如果过把瘾里面江珊的角色怀孕了,差不多也就是我妈这个样子吧!
待我出生后,妈妈就已经是半丧偶式育儿,爸爸出现的次数甚至不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姨妈姑姑们多。那段时间她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带我,实在忙不过来就把我送去给长辈或是好心的亲戚们帮忙带。0-1岁间,妈妈还很尽职尽责地记日记。每个月她都会在日记里感叹,孩子成长得多快呀,时刻都有新变化。殊不知她自己也经历着这种快速的成长。
等到我能记事的时候,妈妈已经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形象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handle住。从幼儿园到小学,妈妈确实在我身上投入很多精力,甚至为了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爱读书的她都勉强自己读了许多本教育书(包括“著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些确实对我的成长产生一些益处,也比她后来为了我的学业,到处烧香拜佛塞香火钱要管用多了。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妈妈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我是最聪明的孩子,每一篇日记里都会出现对我的赞美和肯定。我回忆起小时候,首先浮现的都是来自母亲的训诫,例如“太慢了”、“太挑食了”、“太不听话了”、“太不懂得心疼妈妈”等等。看完日记后才想起,原来妈妈也从不吝夸奖我,只是对小孩子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妈妈的唠叨。
日记中有爸爸出轨的内容在我意料之中,但仅记载了一次的家暴内容还是让我为之心碎:11月20日,我永生难忘,作为一个人我第一次经受这种屈辱,我被他当街当众殴打,至今胸部锁骨还隐隐作痛,身上伤五、六处。这种痛不但是身体上的,更是我心灵深处的伤痛,将永远无法愈合。我再也不会原谅他了。
我丝毫不怀疑家暴的真实性。在我记忆里,小学时有一年春节,父母在姑姑家里发生了激烈的口角,爸爸一怒之下把妈妈推倒在地,狠狠地向妈妈的头上跺了一脚,之后可能为自己的暴行感到一丝羞耻,便匆忙从家里跑掉了,只留下一众不知所措的亲戚安慰照顾我和妈妈。这个暴力场景远比所有影视作品/纪录片更有冲击力,我想我也会永生难忘。真希望妈妈从未受过如此委屈,也真庆幸她早早就远离了这个出轨并且家暴的男人。虽然爸爸对我永远表现出疼爱且从未动过我一根手指,我想了想,仍然决定今年过年不再打电话给他拜年了。
一开始父母正式离婚时,我还曾想着与两个家庭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希望父母可以和解,主要是妈妈别再记恨着爸爸了。目前看来,这种记恨是完全有理由有根据的,值得我的肯定与支持。(说实话一个婚内出轨且家暴的男人已经很难称之为人了,文中称爸爸更多为了记叙方便。)
看看现在的妈妈,我再次确信:女人不会被生活打倒,更不会被某段失败的恋爱/婚姻打败,而是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并且快速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