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创意写作打卡#第九十天 假如你穿越了300年,请写下你看到的场景。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兴奋地走出时光机,准备一睹康熙大帝的风采,但走出来的第一刻就在原地愣住了,这是哪里?眼前是一座大约百米高的建筑,金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特别耀眼。我看了一眼随身携带的定位器,显示: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不是吧?我的设置哪里出错了?1721年没错,定位错了?居然来到了沙皇俄国!
既来之则安之吧,再次拿出我的定位器求助。小助手告诉我:现在正在举行沙皇和叶卡捷琳娜的婚礼,我也太幸运了吧。由于我穿着特殊装备,这个时代的人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我大摇大摆地穿过教堂巨大的石柱,抬头看了一眼这16根石柱托起的雕花三角山墙,不禁赞叹,好壮观的建筑啊。
我边往里走,边听小助手的介绍:这个庆祝仪式并不是沙皇和叶卡捷琳娜的第一次婚礼,而是纪念很久之前举行过的婚礼。之所以有这个庆祝仪式,是因为叶卡捷琳娜虽然和彼得大帝已经生活在一起,并生育了几个孩子,但并没有得到公开的认可。他们的请柬上写的是“庆祝陛下的旧婚”。
婚礼的安排还真是别出心裁,彼得大帝身着海军上将的制服现身,被安排在最尊贵位置的最重要的宾客不是国务大臣和显赫的贵族,而是舰队的军官。这一安排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向沙皇正在组建的海军致敬,同时也为了强化海军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受邀出席的宾客很少,仅限在婚礼中承担一定职务的人。因为新娘叶卡捷琳娜的双亲已经过世,副海军上将和海军少将代表新娘的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而彼得的母亲皇太后和副海军上将的妻子则代表新娘的母亲。叶卡捷琳娜的一对女儿,一个5岁,一个3岁,她们作了妈妈的女傧相。
在教堂举行完婚礼,沙皇和皇后从教堂前往缅希科夫的府邸,一支盛大的游行队伍带领这对新婚夫妇穿过街道,回他们自己的宫殿。由于是冬天,新娘一方乘坐的不是马车,而是雪橇。一支乐队为游行队伍伴奏,乐队中有小号手、鼓手以及其他军乐手。沙皇的婚庆仪式极为奢华,欢庆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间舞会结束。
夜晚,整座城市被篝火和灯光映衬得格外璀璨。这一年,对彼得大帝有着重大意义的其实并不是这个婚礼,而是从这一年开始,彼得大帝把君主称号从沙皇改为皇帝,国号俄罗斯王国改为俄罗斯帝国,他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首位皇帝。
历史背景:
彼得一世(1672—1725),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彼得大帝带领着斯拉夫民族睁眼看世界,学习先进,模仿先进,走出原有的蒙古式的野蛮和落后,在经济和军事上变得越来越西方化。而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位“千古一帝”——清朝的康熙帝刚刚击败蒙古准噶尔部,在闭关锁国中,沉浸在天朝上国梦的辉煌中,对世界的变化茫然无知,其子孙将在100多年后遭到新沙俄的肆意宰割,失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