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刘公岛之旅(6)——访丁汝昌寓所

深冬的刘公岛,游客稀少,一场疫情让来这里旅游的人就更少。我一个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出来,按照地图的导航寻找丁汝昌在刘公岛上的寓所。按照《北洋海军章程》,提督是可以在陆地建立官邸的,其他舰船的管带们常年住在军舰上,并不能在岸上建立公馆。所以刘公岛上只有丁汝昌的寓所。
北洋海军提督署,也是北洋水师的最高司令部,这也是刘公岛上最重要的历史遗迹。我从刘公岛上皇家海军别墅一路步行到这里参观。这座提督署比我想象的面积要大,占地1万多平方米,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左右对称。三层分别是前面的礼仪厅,中间的会议厅和后面的祭祀厅。
这座北洋海军提督署,也叫提督衙门,始建于大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提督署的位置背山面海,坐北朝南,采用砖木结构。丁汝昌在这里指挥了北洋水师8年,一直到1895年,全军被困刘公岛,全军覆没。
疫情期间,游客很少,正门没有开放,我绕过栏杆从侧面进入提督署。提督署门口还放着残破的大炮。
在去寻找丁汝昌寓所的路上,我还看到了一座古老的戏台,估计是以前北洋水师官兵们娱乐活动的场所,请一些京剧班子当文工团在这里唱戏休闲。
在去寻找丁汝昌寓所途中还看到了一座很小的龙王庙,这里供奉龙王也很正常,海军吗,妈祖和龙王都算得上是保护神。
在龙王庙里面能看到两块德政碑,是刘公岛当地的绅商在1890年夏天所立,一块是为丁汝昌,写着“柔远安迩”,还有一块是“治军爱民”是为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所立。
张文宣生年不详,他是安徽合肥人,和李鸿章不但是同乡,张李两家也是世交,李鸿章兄弟读书、婚姻等都受到张家资助,所以后来李鸿章对张家一脉也是格外关照,在大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张文宣考中武进士,他跟随统领庆军的总兵吴长庆去驻扎江浦、江阴,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职业生涯,从一个哨官做起,1880年被李红照调到旅顺,驻防旅顺的黄金炮台,1887年,威海设防,张文宣被调到刘公岛,刘公岛上现存的三座炮台东泓炮台、旗顶山炮台、黄岛炮台都是他主持修建的,此外其实还有两个炮台,一个是迎门洞炮台,一个是南岛炮台,也都是他修的。他是一路升迁到了总兵一职。他在北洋水师最后的刘公岛之战中率领炮台守军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岛内军事哗变,选择投降,他是自杀殉国,也追随丁汝昌而去。
在龙王庙里面,有专门的祭祀,供奉着丁汝昌的照片,对联写着“留取雄风育后人,精忠报国酬壮志。”
从龙王庙再步行一点距离就到了丁汝昌的寓所,丁汝昌的铜像雕塑在寓所门口,还有两个凉亭,这座寓所又被称为小丁公府,始建于1888年,占地14000平方米,分前花园,后花园和主体建筑三部分,疫情期间,门卫说我是这一天内第六个到访的,寓所没有全部开放,开放的部分做成了丁汝昌的纪念馆,展示了一些丁汝昌生平的资料。
丁汝昌生于1836年,大清道光十六年,属猴,天蝎座。他是安徽省庐江县人,父亲就是一个农民,他从小家境贫寒,10岁就失学,帮家人放牛、放鸭子、摆渡船赚钱贴补家用,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跑去豆腐店当学徒,咸丰元年,庐江一带闹灾荒,父母先后病故,15岁的丁汝昌因为太平天国占领庐江他就跟着加入了太平军造反了,他加入了太平间英王陈玉成的部下程学启的部队,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程学启在安庆被围的情况下,带着丁汝昌在内的300多人一起投降了清军,曾国荃是不信任这帮降兵的,所以后面总是让他们打头阵,当炮灰,程学启和丁汝昌等人也只能玩命的效忠,使劲攻打太平军,所以丁汝昌因为战功升为千总,后来李鸿章组织淮军,需要安徽人,他所属的部队就被曾国荃给了李鸿章,于是丁汝昌也因此称为淮军创始期间的种子人物。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丁汝昌升为副将,后来在与捻军作战的过程中立下军功,又升为总兵,加提督衔。
丁汝昌在剿灭捻军的过程中是跟随刘铭传的,结果在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省军饷,刘铭传选择裁撤丁汝昌的部队,丁汝昌写抗议书,气得刘铭传要杀了他,丁汝昌听了以后跑回安徽老家,此后过了一段时间隐居的生活,几年后,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丁汝昌去投靠他,李鸿章觉得现在重用他会得罪刘铭传,所以安排他去英国学习海军,将来毕业回来协助他筹备海军。在大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44岁的丁汝昌受命带着林泰曾、邓世昌去英国接收订购的超勇号、扬威号巡洋舰,在英国期间,他觐见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拜访了英国海军司令在内的一系列高官,还绕道德国去参观正在建造中的“定远号”铁甲舰。
1888年9月9日,北洋海军正式建军,52岁的丁汝昌被任命为海军提督,赏赐尚书衔,这是他一生政治和军事生涯的最高峰,他也与这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力量紧密相连,他在刘公岛期间,开办学堂、培养人才,指挥训练,我们参观的这个故居寓所,是他人生最后六年生活的地方,他作为淮军旧部,自然对李鸿章言听计从,帮助李鸿章把这支舰队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里。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没,丁汝昌是在这个寓所最后吞鸦片,自杀殉国,终年59岁,他死后,牛昶炳这个小人盗用他的名义签署了投降协议,结果朝廷内部追究责任,不问缘由,抄没了丁汝昌的家产,不许他下葬,子孙被流放异乡,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大清灭亡的前一年,才为丁汝昌昭雪平反。
老部下萨镇冰等将官捐出三日饷银,凑钱为丁汝昌在刘公岛上以前海军练兵的兵营内修建了丁公祠,也就是我们在龙王庙那里看到的那个。
北洋水师投降后,日本方面伊东祐亨是允许康济舰拆下火炮运送丁汝昌等人遗体回国的,清政府不允许他下葬,但是大清也很快完了,到了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丁汝昌的灵柩才安葬在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但是在1959年遭到了荒谬的毁灭,一直到2001年,当地才给重修。
这张丁汝昌的照片很有名,我在这里才知道出处,是1886年,醇亲王简约北洋水师,赏赐丁汝昌拍摄的。
丁汝昌寓所内一些悼念他的书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