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具体的人,还要爱具体的生活
每次一见到他的时候,互联网上那些抽象的对白中,产生的猜测和疑问都瞬间消失大半。虽然我们不是情侣,磕磕绊绊的接触到现在,假设能够朝夕相处,究竟会走向什么方向呢,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应该会比每天只能靠“抽象”的词语拼凑要好得多吧。
我真的很想爱具体的人,过一种具体的生活。
不知不觉,时代的发展把我们这代人的一部分的生活抽成了真空。父母通过“脐带”供血,二十多岁了依旧不断奶,在大城市跟不上大城市的消费,对充满色彩的生活渴望又怯懦,回到家乡又无法融入原本的乡土气,对尘土飞扬、农村、凤凰男等词汇讳莫如深。
所以标签从何而来?我是“姐姐”,就一定是伏地魔吗,扶弟就一定不好吗,城市的姑娘不喜欢的“廉价感”是完全靠价格支撑的吗,爱情上,我们可以信星座,可以信大数据,可以信星座,可以信那些所谓的“情感博主”,家庭上,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任何一个群体,可以相信“寒门再难出贵子”,可以相信一切的结论。
我们越来越不信的竟然是自己。我们越来越不考虑的意见竟然也是自己。何其荒谬。
我数不清有多少次,和网络上的帖子去比对自己的父母,试图证明他们不够爱我,来烘托我的旷世凄惨。我试图用“回避型人格”定义喜欢的男孩子的种种行为,但是却忘记了我可以直接去抚慰他的种种不安和难过。友情中,我竟然也开始经验应付,糊弄了事,把互联网上说的那些“人应该自私一点”变成了一定的座右铭,很多小事,朋友向我求助的时候,我学会拒绝,觉得拒绝很爽,告别了负罪感是不假,竟然也越发冷漠了。
抽象的生活,让我逐渐没有“人味儿”。有时候怀念高中时代的群体生活,我们不得不交往,也珍惜所有人之间的联系,我们没办法伪装,上课睡觉、打打闹闹、分吃辣条、情绪是否稳定、那时候真诚还不是奢侈品。如今生活越来越抽象了,钱是数字,爱意是数字,友情是数字,幸福指数是数字,所有的事是不是都可以用excel进行统计?
而具体的生活,总是让我快乐。
偶遇的街边小店,而不是小红书上的爆款打卡。听朋友讲的医院传闻,而不是抖音上刷到的有头无尾的新闻。买菜的时候摸到西红柿那紧致又油亮的皮肤,而不是橙心优选上赤裸裸的“3.99/500g”,和永远不会变的图片。拿到真实的毛爷爷的喜悦,也比互联网“恭喜发财”的红包更舒畅。
最重要的是,爱一个人的时候的拥抱,比再多微信上的晚安都要难忘。一起在雪地里打打闹闹,比再多聊天记录都值得大笑。一起买菜做饭,比再多分享日常都要令人有安全感。
是真的想找个人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经营生活,一起追梦了。
昨天他问我们什么关系,我还是不敢说。除非有一天他当面来问我。我一定会用力的拥抱他。
-
猫枇杷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4 16:11:00
-
羽羽-Sad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8 13:08:10
-
豆友85583615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8 02:13:53
-
pf.y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30 1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