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去埃及旅行,是一场纠结之旅,眼睛和大脑时常打架,眼睛看到的东西,大脑不乐意接受,尽管眼睛明明白白看到了金字塔、方尖碑、神庙、狮身人面像,大脑却不相信它们产生于四五千年前。信息超出了认知,超出了知识储备,埃及遗址应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到在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古埃及的历史是编造的,有的说埃及的古迹出自拿破仑远征军之手,有的甚至说这一切是外星人所赐。之所以有人质疑古埃及历史的真实性,原因是埃及没有历史文献,无法证实埃及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考古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文献,有了文字记载,就是信史,其他的都是辅助手段。托勒密时代曾编写过一本埃及史书,后来在亚历山大被烧掉了,也就是说,埃及压根就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现在的埃及人都讲阿拉伯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只是留在神庙的墙上,古埃及文字消失了两千多年,古埃及的文明传承已经中断了。
据说法国学者已经破译了古埃及文字,为此埃及还送给法国一个方尖碑,以此表示感谢,就是竖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上的那一个。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古埃及完整的王朝纪年表,从公元前5300年开始,到公元前332年结束,每个法老姓甚名谁,都写得清清楚楚。也许这就是法国学者破译古埃及文字的成果?也未可知。不过,我关心的问题并没不是年表。
我不理解,在四五千年前,埃及如何造出了方尖碑、神庙和金字塔?至今没有标准答案,许多学者采用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模拟和推演生产过程,得出了若干答案,但这些答案仅仅是猜想。

阿斯旺,以阿斯旺水坝闻名于世,阿斯旺采石场也同样有名,古埃及的神庙、方尖碑和陵墓的石材,大部分来自于这个采石场。在采石场里,我看到了一个被废弃的方尖碑,在开采过程中,方尖碑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缝,被废弃了。这个方尖碑已经初见雏形,长40多米,大约1200多吨。它在一块硕大的岩石之上,两侧有深沟,与岩体分离,而底部还与岩体结合在一起,看来埃及人是要生生地把方尖碑从岩体上“抠”出来。
方尖碑的制作现场给我们开出了谜底,并展现出了多种可能性。第一种,在岩体上划线打眼,然后在孔洞中塞进木楔,在上面浇水,木楔膨胀后,使得岩体断裂。第二种,用火烧岩体,将岩体烧热后,用冷水浇,用热胀冷缩的方法,使得岩体变得脆弱,开裂。第三种,锯子加上金刚砂。历史上埃及曾四次远征努比亚,也就是现在的苏丹、乍得,获得了金刚石,金刚石的硬度为10,足以对付花岗岩。将金刚石粒置于锯条之下,锯条也许只是一根兽筋,经过反复拉拽,金刚石粒与岩石相摩擦,达到切割岩体的目的。第四种更具想象力,利用特殊的镜子反射太阳光,用聚光对焦来融化花岗岩,能够达到1000度即可。
在方尖碑下方的断层中,发现了烧焦的泥砖、木片、碎石屑,似乎支持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不过据说完成一根方尖碑,开采、切割、打磨、雕刻、运输、竖起,整个过程只需要7个月。以上的四种方式,都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用锯加金刚石粒的方法,切下一块石棺那么大的石板,需要4个月。木楔膨胀的方法用时则更长,火烧水激的方法且不说时间长短,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中国汉代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掘隧道,如汉中的石门隧道,但火烧水激无法得到平整的断面,似乎用于开采方尖碑不妥。
当时古埃及还没有铁器,铜器的硬度不够,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采石、切割、打磨、雕刻,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者提出的种种猜想,还都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因为中国古代也曾采用过这些方法,如良渚文化中,古人用燧石粒加上锯子,用研磨的方法切割玉石;如都江堰和石门,古人用火烧水激,或是火烧泼醋,开凿石壁。埃及人打造方尖碑的时段,与良渚文化时期差不多。这几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究竟是不是埃及人采用的方法?无法得知,也许永远无法得知。

金字塔更像是一个神迹,而不是一个人类所能完成的任务,几十个金字塔需要大量的石灰石块,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仅胡夫金字塔就需要200多万块石灰石,每一块重2.5吨,最重的石灰石块超过100吨。在何处采石?如何切割?怎样运输?学者们为之做了大量的推演。
如今法国学者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金字塔所用的材料根本不是天然石头,而是人造的混凝土块,仅是外表貌似天然的岩石块。首先埃及人采集松软的石灰石,这种材质的石灰石在吉萨平原可以找到,然后将石灰石溶解成泥浆,掺杂进其他材料,再将泥浆运到金字塔工地,浇注到木头模具中,凝固成石灰石块。法国学者照此方法,用10天制成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石灰石块。如果埃及人真的是用这种方法建造的金字塔,难度将大大降低,任务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关于古埃及遗址的研究和推演,始终在进行,至今埃及遗址仍然停留在猜想的状态。也许有一天,谜底会揭开,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