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 不知道哪天开始,自己成了对于文字有追求的人,不知不觉写了一些东西,有的公布了出来过,有的就留着敝帚自珍了。但一直没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写——肯定不是为了“稻粱谋”,因为写作并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收益。那单纯就是因为喜欢吗,即便是喜欢,那也得说出个缘由吧。前段时间,自己一直处于写作的停滞状态,也正因为停下来的缘故,反而细致考量了这个“为什么要写”的问题。在我心里,至少有这么些理由:
- 文以载道,写作的本质在于交流,在于传播思想(信息)。记得《夜晚的潜水艇》里有一则叫《传来笔》的小短篇。故事里,提出了一个几乎是悖论的问题:你愿不愿意拥有一支叫“生花”的妙笔,这支笔可以让人写出世间最美的文字,但却只能自己看见,既不能传播也不能传世。也许你很想要这样的妙笔,但你又一定会心有不甘,既然已经写出世上最美的神作,如果不能与人分享,那又有何意义?项羽在成为“霸王”的时候,就是有过一次衣锦还乡,刘邦的“大风歌”不也是在沛县故里才有感而发。可见,不管是失败的霸王,还是成功的帝王,对于自己的“功业”都内心渴望被别人追慕,锦衣夜行的滋味不好受。不仅王侯将相如此,作为普通人不也希望能够自己站在聚光灯地下被看见,对于一个写字的人,最希望传承的肯定就是文字了。
- 文以传世,人的思想是有保质期的。在某一时期、某一情境下所产生的想法和洞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以至于消失。而文字可以把这些鲜活的思想“封存”起来,从而抵挡岁月的侵蚀,即便我们的肉体消逝了,文字仍然可以留存。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总是要与之抗争,并希望获得某种永恒。文字就是这种对抗的武器之一吧,它可以让自己生命脉动的声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永恒地跳动。
- 文以精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一个现象,要有一些朦胧的想法很容易,但要用文字写出来却很艰难——无论怎么描摹,总是离心里的想法有近在咫尺又难以逾越的距离。但,越是如此,越是要迎难而上,用笔去描画大千世界,去表达内心想法。只有在不断地写作的过程中,粗粝的想法才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当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在朦胧想法化为笔尖文字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里就仿佛照进了一束光,王阳明在临终的最后一句话便是“此心光明”。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