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经》色彩:双蓝、扪青初探


双蓝,扪青,《布经》色彩蓝色系之一、二色。
在众多有关中国色彩的古籍中并没有双蓝作为色彩词的记录。“扪青”倒是有二例:
清代小说《善恶图全传》第十五回:
... 一个大头老儿头,戴一顶高帽,身穿一件扪青布的袍子,腰系丝縧,穿一双青布鞋子,年 ...
清代医书《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 蛋清,将--插入,一炷禅香时拔出,再以扪青布烧灰存性,碾末一钱,加冰片一分搽上 ...
“扪”字是作为“摸”,“按”来解释,如“扪心自问”。与颜色“青”有何关联?笔者以为是“闷”的别字。也有相关证据:
清《醒世姻缘传》 第一回:... 狐皮卧兔,天蓝布夹坐马,油绿布夹挂肩,闷青布皮里翁鞋,呈带腰刀,左盛右插。
这个“闷”的意思就是“沉闷”,“扪(闷)青”即深沉的青色。

《布经》里没有双蓝、扪青的配方和染色方法,但在对这两个颜色选择或验布上有如下描写:
簆门纱线俱好者丢扪青;配扪青、双蓝,取法全要簆门(注一)紧,纱线紧结、大架子为妙。然扪青、双蓝极嫌布者何也?其布必要下栈霉去其细纱,然后方可发缸加染,又扪青必用绿矾吃透,故做深色必须纱线紧。上号取做扪青、双蓝。
凡看双蓝,取其沉重,红鲜艳明亮收。毛边不妨,白边花搭、身轻脚重者退。
《布经》:“古云一簆、二纱、三织手。”“低布染深色,无任其粗朴松软,必要取簆门紧扎者方可,若簆门单薄,或染深色如扪青之类,布必毛软、无身分骨气,不堪取也。”
从以上描写可以判定:双蓝、扪青是深色,基本上是同一种染色方法,对布料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簆门紧,纱线紧结、大架子为妙。”“霉去其细纱,然后方可发缸加染。”注意,“加染”即不是一次染就,而是二次或多次染色。所以叫“双蓝”。“扪青”与“双蓝”都是深蓝色,不同的是,在于“闷”。怎么做到沉闷的青色呢?笔者经验正好与《布经》里的要求一样:“扪青必用绿矾吃透。”绿矾即皂矾,只有在染青色时加入皂矾,颜色才能深沉,即“闷”的效果。
依照笔者经验,将双蓝染色做一介绍,取布幅和纱线紧密,有身骨的布料,在靛蓝缸中反复染二次以上,氧化充分,颜色达到较深的蓝色即可。

扪青则是在双蓝的基础上加入媒染剂皂矾,也可以先染色,后做媒染,反复多次,以达到沉闷的青色即可。
对布料的要求是必须有的:“簆门有定数,双经则全,单经则半。”“若簆门单薄,或染深色如扪青之类,布必毛软、无身分骨气,不堪取也。”
至于染色及色彩效果,全凭染匠之经验。

《布经》成书于清代,虽是民间染坊经验之谈,但也是不可多得的详细资料。“双蓝”、“扪青”在当时染坊和布行中已经约定成俗,列入中国传统色彩词理所当然。
时光荏苒,“扪青”色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世事轮回,“闷青”色却在当代“发色”中成为了流行色之一,据说很得时尚的少男少女们追捧。据介绍颜色是“绿色和棕色相间的发色”,一直是很流行的一款发色,闷青色显得整个人都很通透白皙,很提肤色气质,是一款非常个性的头发,属于非主流型号的头发.因为在生活中比较难见到这一类的发型,颜色基本色调是比较偏青色,但也可以偏白或是偏金色。光线弱的情况下和黑色没什么区别,只有光线强烈的情况下才会明显,是一个低调的颜色。

估计当下时尚的染发师们没有几个知道“闷青”的前身是天然染色中的“扪青”,是风水轮流转。而用化学染料及助剂染头发其伤害性极大。如回归到老传统的“扪青”染,一样可以染发。一样可以出来天然环保的“扪青色”来,花青粉+皂矾即可。
别抄笔者作业,抄了你也不会,“抄作业”也是需要本事滴,别说我没提醒你!
染匠黄荣华辛丑年腊月一稿于汉口
作者按:这是笔者正在撰写的《布经色彩考》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