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73(五)
写在最前:
1.本文并非完全原创,参考《英国简史》 查尔斯 狄更斯(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 ,《英国简史》 勒 沃德伍德 (Woodward, E.L.) ,罗马主义的《灼识新维度》,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英国通史》 钱乘旦, 村长的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的英国简史,和其他来自各个网站的专项名词解释
2.客观的历史,很难有所谓客观的历史,中国自古就有春秋笔法,历史就是你对过去的看法,本人的记述也无法做到绝对中立,但仍然愿意以热情为延续,适当润色细节增加可读性,尽力不加个人的评判
3.由于本人水平、能力终有局限,无法完全避免疏忽,如有错误、瑕疵可以直接指出
4.本文记述英国 汉诺威王朝(1714-1837)(不包括维多利亚女王)
5. 部分事件&人物
乔治一世 《王位继承法》 南海股票泡沫 第三方审计制度 《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伦敦保险公司法案》 乔治二世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玛利亚特蕾莎女王 腓特烈二世 詹金斯的耳朵战争 卡塔赫纳战争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 哥廷根战役 伏尔泰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丰特努瓦战役 《德累斯顿和约》 《亚琛和约》 七年战争 近代兵役制度 职业军队 斜行战斗序列 火炮机动 罗斯巴赫之战 措恩多夫激战 彼得三世 《巴黎条约》《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有信仰的正规军 乔治三世 珍妮纺纱机 《印花税法案》 波士顿倒茶事件 《美国秩序的根基》 山巅之城 人与上帝的契约 人人平等 列克星敦 富兰克林 拉法耶伯爵 《汉密尔顿》 第四次英荷战争 特使马嘎尔尼觐见乾隆 瓦特改良蒸汽机 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六 三级会议 制宪议会 处死国王 《悲惨世界》《九三年》 吉伦特派 孔多塞 进步观 雅各宾派 恐怖政策 罗伯斯庇尔 热月政变 “秋千政策” 雾月政变 《拿破仑法典》 反法同盟 散兵战术 大炮群战术 全国总动员 总参谋部 现代预备兵役制 南非金矿 乔治四世 建筑风格多样化 威廉四世 “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纳尔逊
乔治·路易是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的儿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后继位为汉诺威选侯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嗣,由于索菲是英国斯图亚特王室的直系后裔,乔治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
安妮女王晚年任免了辉格党(自由派)的施鲁斯伯里公爵 确保了《王位继承法》的实施,简单说就是要信新教,与罗马教会交往的 失去加冕资格,所以之前大量的有资格继承人(詹姆斯 查理的子嗣)因为坚持天主教信仰 所以不愿意返回英国。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 也不愿意学英语 ,议会、枢密院不会说德语 所以他们用欧洲的官方外交语言 法语来沟通,他在,位期间任用了许多辉格党人 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 波尔多大臣成为事实上的首相 ,上交的书面报告 乔治一世只签名,不管事 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汉诺威度过的。
1720年,英国爆发南海股票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是一家垄断英格兰酒、醋、烟草(退税)与拉美贸易的公司,其实这家公司建立 理由之一是政府希望他们大量购入国债 政府提供优惠的年利率 所以实质上南海公司是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在1719年 南海公司被允许中将债券和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转换 同年南海公司同意之前的国债交易。由于有消息说秘鲁、墨西哥发现了大量金银,需要英格兰去投资开发,一度使南海公司的股票从1磅涨到了30磅,接着涨到了127磅,又很快飙升至1000磅,6个月内涨幅高达700% 这种狂热开始延续到所有其他的股票公司 。随后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 也就是《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伦敦保险公司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 ,南海公司的股价暴跌,使数以千计股民血本无归,当中不乏上流社会人士,另外部分人更因为欠债累累而出逃国外。
在审查南海公司的过程中 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数行业的长足发展;英格兰南海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荷兰郁金香泡沫是金融危机的早期形式,其实基本就是膨胀的资金同时涌入一个得利点 前面的人赚后面的人的钱 人越来越多的时候 其实就注定泡沫破裂,这种疯狂入场的前提其实恰恰就是金融市场高效利用资金的特点
乔治一世 想把英国和汉诺威分离,因为 他觉得如果两国连在一起的话,那么英国人就会对汉诺威的君主保持戒心,给詹姆斯二世党人留下复辟的借口 于是留下遗嘱 并且把英国黄金运回汉诺威 后来问题被搁置。
乔治一世在1727年去世 他一生其实都没有融入英国人的社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英国人同胞 英国的国君,他的一个女儿索菲·多罗特娅嫁给了普鲁士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其子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 他的儿子乔治继位 称乔治二世
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关系极差,乔治一世动不动就打压 处罚他的儿子,并且压制他在奥德纳德之战军功,这对他后来的性格有不小的影响。乔治自小都在英国生长 对英国政治十分了解,他同他儿子弗雷德里克的关系也非常不好 以至于在1751年弗雷德里克去世后 乔治二世假惺惺地表示丧子之痛,哭得很伤心,称赞弗雷德很有才华,不过,很多人发现国王的戏演得太假。不管怎么说,他坚决拒绝为死去的儿子还清债务。
再1740年 奥皇查理六世死后无嗣 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1713年国事诏书》规定承袭父位,而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选侯国、萨克森选侯国和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热那亚共和国、撒丁王国、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大公国、英国、荷兰共和国、俄罗斯帝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爆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17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二世派遣特使向玛丽娅·特蕾西娅说明,要是她肯承认腓特烈对西里西亚部分领土主权的话,他愿意支持她,由于他料到这项提议会被拒绝,因此,他就派遣部分兵力,三万人进入西里西亚 随后爆发莫尔维茨会战 虽然战胜了奥地利的干涉军 但损失同样不小;这个时候乔治二世在与西班牙进行詹金斯的耳朵战争,起因是根据1729年订立的《塞维利亚条约》,英方曾同意不与西班牙的殖民地进行贸易,但在1731年西班牙的检查舰船发现了英国商船在西班牙领海 于是割下了船长詹金斯的一只耳朵,最终在1739年 首相沃波尔对西班牙宣战 ,乔治二世热心战争 但是在1741年卡塔赫纳战争(加勒比海的西班牙贸易港)中 伤亡惨重,后来两国的争端直接延续到了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玛利亚特蕾莎于是向所有的友邦发出支援请求,并且亲自前往匈牙利 说服了他们加入援军,
但在1742年查图西茨会战中 奥地利损失巨大 随后先与普鲁士谈定合约 西里西亚并入普鲁士 普鲁士单独退出战争,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而法国 巴伐利亚等继续对奥作战;1743年 乔治二世从与西班牙的僵持中抽出身来,亲自率领英军与汉诺瓦、黑森等“国事遗诏军”(根据特蕾莎的诏令聚集起来)等35000人 在哥廷根战役中 击败了阿德里安·诺阿耶率领的二万六千名法军 乔治二世亲自冲到第一线,在枪林弹雨之中,他骑一匹黑马,挥舞着宝剑喊道:“小伙子们,为了英格兰的荣誉!开火,勇往直前!别瞎扯什么危险,法国佬会逃跑的,我要报仇!”由此在英格兰国内赢得了巨大声望 因为在1745年 詹姆斯二世的孙子在法国国王的支持下 率领雇佣军潜入苏格兰发动叛乱 打算在英国开辟第二战场,乔治二世闻讯 迅速带兵回去,坚守伦敦 授权他最心爱的儿子坎伯兰公爵担任抗敌总指挥,最终挫败了叛乱。
这个时候 腓特烈大帝在柏林写诗,邀请伏尔泰来讨论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宗教(新教)问题,但随着玛利亚 特蕾莎的节节获胜 ,在1744年发动了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目标波西米亚,但是被奥地利 波兰 萨克森的联军击败,1745年,英国,荷兰共和国,以及波兰-萨克森在华沙和奥地利君主国签订同盟条约,要求签约国恢复1739年的边界,以此方式否认了腓特烈占领西里西亚的合法性,特蕾莎的意图只有一个 就是收复西里西亚,但是在法国萨克斯元帅在丰特努瓦战役大败英荷联军 丰特努瓦战役是在腓特烈大帝军事改革之前的标准表现。 首先由英国主将坎伯兰公爵,命令约翰·利戈尼尔中将,率领这支多达18个营,约16000人的大部队,向法军中路发起进攻 ,当他们来到距离法军战线80码的地方,全军立定,英国指挥官查尔斯.海男爵,走出了队列,朝着对面的法军近卫兵行脱帽礼,然后命令士兵欢呼三次,向法军致意 说:“尊敬的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 法军指挥官安特霍什伯爵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请尊敬的英国绅士们先开枪吧!” 但是查尔斯.海男爵还不死心,继续劝说法国人道:“不,我们英国人从来不先开枪,还是你们先请。” 然后法军指挥官安特霍什伯爵,再次拒绝了他的“好意”,反而“盛情”的邀请英国人先开枪。最后眼看谈判不成,英军指挥官归列,重新奏起了军乐,然后英国近卫军迎着法国人的枪口,全军继续向前。终于,法军中的一个士兵承受不住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手上的步枪走火了,其他的法军士兵跟着也纷纷开火,有上百名英国人被当场打倒。但是英国人没有还击,而是稳稳当当的走到了距离法军阵线30米的地方,然后全军立定,向法军开枪,十九名法军军官和六百名士兵当场丧命,法军立刻陷入一片混乱。然后英军沉着的开始再次装弹,进行了第2次齐射,随后由5000多名法军士兵组成的纵列线里,有1266人被击毙,法军的中央步兵阵线瞬间崩溃。最后是靠法军龙骑兵军团的拼命阻击 萨克斯元帅才组织起第二条防线 最终英荷联军弹药耗尽 最终被击败。
最终1745年奥地利军队和普鲁士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大战 普鲁士凭借对于骑兵的决定性突击 决定了第二次西里西亚的战争结果。 同年 英国单独和普鲁士谈和,在索尔战役中 普鲁士开始运用新的战术 击败了奥地利,最终玛利亚 特蕾莎与腓特烈二世签订《德累斯顿和约》重申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
这个时候法国还在试图占领弗兰德斯,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法国人发现自己在对付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 于是在1748年签订《亚琛和约》:英格兰通过战争获取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黑奴贸易垄断权(30年),法属印度的马德拉斯割与英国,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皇后玛丽亚·特蕾莎及他们的后裔对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继承权,普鲁士获得西里西亚公国和格拉茨伯国。哈布斯堡王朝借此延续,直至1918年奥地利帝国的覆亡;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盟友关系破裂,而英格兰与普鲁士则建立了准盟友的关系,此后直接发展成盟友关系。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使各国国内矛盾激增,于是各国开始寻觅发动的新的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英格兰企图占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垄断全世界的制海权。俄罗斯寻求在中东、巴尔干地区进行扩张。普鲁士打算吞并萨克森。奥地利打算收回普鲁士占领的土地西里西亚。法国打算占领汉诺威,取缔英格兰另外一个诺曼底公国。
七年战争(1756-1763)就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 主要有英国、普鲁士和葡萄牙等 与奥地利 法兰西 俄罗斯 瑞典 西班牙等。
腓特烈二世 俗称腓特烈大帝是近代兵役制度的奠基者 ,他对于强征来的士兵所组成军队的勇气、忠诚或团队精神不抱幻想,因此军队纪律的严苛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 只有严格的纪律和持续不断的操练,才能把军队变为具有统一思想和意志的工具 ,是欧洲第一支正规化的职业军队, 由此他的骑兵才能在几次执行冲击任务后再战场中间重组 迂回到侧翼进行决定性突击的惊人纪律 这种对于战役目标的认识很大程度指导了拿破仑;改进了斜行战斗序列 比起线列战术更加能集中火力 并且让骑兵装备火炮,对火炮的机动运用 发挥集群杀伤的功效。其实最关键的是 设立的侍官总署与先前已存在的军需总监部一起成为集中调动机制,也是后来总参谋部制度的基础;建立各处的枢纽物资储备点 士兵随身携带干粮 不在采用之前漫长的补给线。
1756年普军主力9.5万人进入萨克森 击败奥军 随后迫使萨克森投降,之后在克林和布拉格与奥军拉锯 与此同时 法军10万人击败英国在汉诺威的领地军队 普鲁士在西侧受到法奥联军6.4万人的进军 东侧受到俄军7万人进攻东普鲁士 同年9月 瑞典在1.6万人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在如此险恶局面下 腓特烈亲率2.1万人在11月在罗斯巴赫之战中击败法奥联军,以损失550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歼敌8000人;12月在洛伊滕之战中采取斜向冲击法,再败奥军,歼敌2.2万人;1758年俄军攻占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腓特烈快速回击 在奥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战,此战俄罗斯军队大都是抓来的农奴 但凭借伏特加的麻痹 硬是和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 进行极为惨烈的排队枪决和肉搏,俄军伤亡约2.3万人,普军伤亡1.4万人,俄军撤回国内。1759年 俄奥联军在库讷斯多夫击败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军队,损失2万人,但在这个时候英国军队开始登陆汉诺威 击败法军;同年 普鲁士再次遭受1万2千人的损失
1760年战线逐渐逼近柏林,腓特烈在托尔高之战中击败奥军主力,战局出现转机。除了欧洲大陆 英法在世界范围的殖民地和海上交战,1756年法国舰队击败了地中海的英国人 但是1757年英军攻克孟加拉 这个对于后续统治印度有着极大的影响,1758年后,法国因深陷欧洲战场,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中连遭失败。1759年,法国舰队先后在拉古什和基伯龙湾被英国舰队击败。1760年,英国占领法属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区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761年,英国占领法国在印度的主要据点本地治里等地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霸权 为日不落帝国建立坚实基础
到了1761年 虽然有荷兰 英国人的大笔资金支持,但是在几乎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欧洲的军事力量还是让腓特烈二世统治下的普鲁士(军队的国家)濒临崩溃 奥地利提出普鲁士归还西里西亚 就可以得到和平 腓特烈二世坚定拒绝 他宁愿亡国也不愿失去已经获得的荣誉, 这个时候俄皇彼得三世继位 单方面与普鲁士谈和,推出了反普鲁士同盟;同时瑞典也退出战争,腓特烈大帝从亡国边缘抓住机会重整军队,在同年7月又一次在布克斯多夫击败了奥地利,随后各国相继和谈。
1763年,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洲、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 法国的威望大大降低 并且失去了世界范围的许多殖民地 国内路易十五也颜面扫地,伴随着启蒙运动而来的是民族主义开始抬头 对于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来说 有军队为之战斗的理由是极为重要的 法国国王失去民心也为法国大革命埋下了伏笔;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森签订《胡贝尔图斯堡和约》,规定西里西亚仍归普鲁士所有;俄罗斯在关键时刻倒戈 引来奥地利和法国的一片骂声、却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
七年战争包括30余次会战,随着各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提高,军队人数增大,火力加强,后勤补给制度也不单靠补给线;集中兵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决战战略开始变得主流;并且民族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渐起 使得各个君主开始寻找自己统治和军队战斗的依据 在一个由大量平民组成的军队里面 信仰是及其重要的,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会证实一支有信仰的正规军 比起雇佣而来为王室作战的部队有多么巨大的差距,当然也伴随着军事上的改良
1760年 乔治二世去世,由于他的儿子已死 由他的孙子乔治继位 称乔治三世
1761年 乔治三世圣詹姆斯宫内的皇家礼拜堂迎娶了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索菲·夏洛特女公爵为妻,1762年购入白金汉府邸作为家庭成员静养之所。在上任之后,他开始着手打击辉格党的势力 ,由于在七年战争中和议会有所争议 他任命的布特勋爵在于法国签订《巴黎条约》后就辞职了 随后辉格党遂在乔治·格伦维尔的带领下重新执掌政府 与乔治三世公开不和。1763年颁布《1763年皇家公告》:制定边界线,限制大不列颠在北美的殖民地不断向西扩展的情况。有关公布的原意旨在迫使北美殖民者能够与美洲原居民谈判,减少因土地争端而引发的前线战事,从而减省浩大的军事开支, 但是引起殖民地人的强烈不满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机器开始大大加快了工业生产
在七年战争中,为了保护北美殖民地,英国人付出了巨大的财力人力 于是格伦维尔政府在1765年引入了《印花税法案》和两个海关税《糖税法》《茶税法》 来平衡开支,那么之前英国人赋税如何呢 看税收其实就看当地的发展情况就可以了,根据美国学者,查尔斯·曼恩的著作《1493年: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一书中的说法,在一六零三年,英国殖民者刚刚来到北美的时候,这里是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土地贫瘠,疟疾横行,完全不适合欧洲人生存。在欧洲殖民者找到了烟草这个种植物,还有无意中把蚯蚓引进美国之前,他们饥寒交迫,生计艰难,经常要靠印第安人的救助才能勉强过活,这就是今天美国感恩节的来历。所以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地,采取了一种“令人欢迎的忽视政策”,美其名曰,“不打扰熟睡中的狗”,说到底,就是觉得这里没有油水,因此直到独立战争爆发,英国政府从来没有向殖民地的人民,直接征过税,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特例。
但是就是这几个税把殖民地激怒了,客观的讲,不要说是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税负轻到如此的地步,事实上等到美国真的独立了以后,美国人要交的税赋,要比这多得多,那才是真正的惨不忍睹。北美最早来的都是在英国过不下去的穷人和在宗教上被迫害的清教徒已经对于英国极其不满的少部分贵族,因此北美殖民地在本质上,是一个由百分之十对欧洲现有制度,极度不满的知识精英,比如托马斯·杰弗逊、本杰明·富兰克林这样的人,外加百分之九十,无法无天的冒险家组成的社会,更重要的是,他们人人手里有枪,所以充满了自信。面对殖民地人民的怒火,外加法国和西班牙在旁窥伺,英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让步,废除了其他所有的间接税,只保留了茶叶税,因为这是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柱,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产品。
但这种组成决定了 暴乱是迟早的事,因为两者根本不信仰一个共识,所以美国人把《五月花号公约》作为美国与新大陆的政治契约性文件 作为美国和英国人不同的根本;在此之前,英国议会就有两个声音:一个是放弃北美 因为长期来说这里都是负收入 和在印度的丰厚收入是一个天 一个地 这就是保守派,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北美殖民地要求在议会同样的代表权力,也就是政治合并;英格兰当然明白殖民地和母国的关系,更何况殖民地和母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所以断然不会接受这个提议
1773年波士顿倒茶事件,这就是美国人长期以来渴望的机会,一个建立自己国家 和英国不同的机会 这本质是信仰不同 和压迫&奴役无关 正义&非正义也无关 其根源就是最早来到北美的人所想的,一如约翰 温思罗:“我们必须确信,我们要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辜负了上帝的恩典,在我们已经开创的事业中未能正确行事,上帝将会收回他的庇护,我们将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在塞缪尔·亨廷顿的《谁是美国人》,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中,你可以了解这一段历史,简单来说:美国人相信一种叫做“契约”的东西 这是人与上帝的契约,根源是人的原罪(亚当夏娃),所以为什么人人生而自由,这是上帝给的权利,离开了上帝,人就没有了这个权利;所以你信不信上帝,是你有没有这个权利的关键;欧洲人的平等基于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思想,而美国人基于圣经
这有什么好处呢 因为对于相信自己有罪的人来说 建立国家 确保美国依然是山巅之城,是上帝依然眷顾的地方,只有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这些上帝的选民们,就相信自己没有被上帝抛弃,最终能够得到救赎;这个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到了一起,也就避免了像是贿选之类的民主病;美国一直是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因为这保证了自由 自我救赎的自由 美国的独立战争本质就是美国人的宗教觉醒(这是20世纪之前 最原生的美国人,在之后 随着大量世界各地移民的涌入 最直接的信仰共识就不成立了 这也是美国开始变得多元而分立的根本原因)
美国人独立的另一个就是因为蓄奴问题,英格兰因为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所以不提倡蓄奴制度,而美国农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都没有人建设,所以需要蓄奴。
1775年 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起草《独立宣言》的富兰克林认为 美国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对抗英国人,所以关键在与拉英国人的对手入局,所以在长期运作下 他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大力支持 法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总计给了美国人800万美元的军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很多年以后,美国人向俄国人买下整个阿拉斯加,也才花了不过720万美元,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 荷兰 俄罗斯和奥地利(都是英国七年战争的对手)也都发来各种援助;所以这场战争从一开始,英国政府要面对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小的华盛顿和他手下的那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整个欧洲的反英联盟
说实话,华盛顿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平庸的,随着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终于击败了一次英国人,借此成功让拉法耶伯爵说服(美国独立忠实支持者 感兴趣可以去看看音乐剧《汉密尔顿》 巴黎的拉法耶大街就是以他命名的 )路易十六派出正规军 帮助美国人作战,其实在1778 英国人已经决定大规模增兵 这个时候英国有全球的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欧洲之外和英国人对抗,但是1778年,法国驻伦敦大使,通知英国政府,法美已经结盟,法国正式对英国宣战,这个消息让英国人的军队被迫留意欧洲本土的局势,1778年英法在乌桑特海战中各有胜负 这实质上打破了英国海军的神话 1779年西班牙 葡萄牙和荷兰都陆续对英国宣战
1781年西班牙海军攻入了美国南方的弗罗里达,法国德格拉斯中将率领26艘战列舰,200多艘商船,进攻纽约,并且在北美发动了多次登录作战;在1780年 法国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率领5500名正规法军,登上了北美的纽波特港 这个时候华盛顿的大陆军正在危急存亡之中 同年5月由90艘舰船和8500人组成的英国海、陆军,攻陷了南卡来罗纳的查里斯顿,美国大陆军司令林肯,率5466人投降;8月16日,在坎登会战中,英军击溃美军盖茨所部,美军3000人中仅剩下800人,丢失所有火炮和辎重。在1781年法国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联合华盛顿残存的大陆军,发动了对英军将领康华利的进攻,最终在约克镇 迫使8000多人投降 让英军失去了在北美大陆的最后一支机动力量,再加上1780年,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和丹麦等国,组建了武装中立同盟,派出各自的海军变相参战,导致英国压力巨大,无力向北美增兵,因此被迫在1783年,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在荷兰对英国宣战后,第四次英荷战争也爆发。英国靠着优势的海军,把军备废弛的荷兰彻底打垮,并掠夺荷兰丰厚的商队物资与殖民地。1784年战争随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而结束,而荷兰因为国势与信用一落千丈,被迫依赖盟友法国作调停,帮荷兰向英国争取较好的和平条约。
英国打垮荷兰可以说是作为失去北美十三州的巨大补偿,这增强了英国的国力与竞争力(荷兰从此失去与英国竞争商贸的力量),原本在一百年内向荷兰人借贷的巨额国债(参见威廉三世),也可用战争为借口而免付利息,并在战后以低价向荷兰商人收购国债。战败的骨牌效应越滚越大,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战后被伦敦取代其金融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亦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最后在1799年宣布破产解散。当初在17世纪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与殖民帝国,随着这场战争而崩溃衰落。
1783年由于失去北美 导致之前的内阁倒台 小皮特出任首相,并且开始长达19年的稳定管理。到1793年,乔治三世遣往中国的特使马嘎尔尼勋爵带领使团到达北京,并谒见了清朝的乾隆帝;另一方面,乔治又乐于动用自己的私人资金,大力资助皇家艺术学院等学术机构。
1758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也就是工厂 这种管理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不加考虑的 也就是困顿的居住环境 一切只为了效率进行。随着蒸汽机车和汽船的进行,交通开始带来巨变,这个大大的影响了人的活动边界 也就是认识边界。
1789年 法国大革命,一个原因就是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路易十六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 国家经济几乎崩溃 1788年寒灾严重 大量农田歉收 农田还没从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直接导致 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法国的多个地区,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1789年同年 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随后路易关闭三级会议;但代表跑到网球馆里继续开会“网球馆会议” 同年7月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 暴动人群随后与国王的德国、瑞士雇佣军发生冲突 攻克巴士底狱(里面只有7个犯人 一个是萨德侯爵(SM中的S说的就是他)两位精神病 和四个伪造犯) 继而通过《人权宣言》:“人身自由,权利平等”
巴黎涌现出一批革命团体 比如雅各宾派(这些团体后面细讲),1790年制宪会议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1791年制宪议会解散,随后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但是随后由于普鲁士 奥地利联军干涉 法国军队失利,联军攻入法国。巴黎人闻讯再次掀起暴动,雅各宾派领袖继续煽动暴乱 并且把矛头直指王室和君主立宪派 1792年拒捕了国王;随着暴动 吉伦特派获得政权,其召开的会议被称为“一票共和” 于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这个时候狂热的情绪已经没有人能压制了 所谓的法律和审判都是走个形式,就如同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扎克雷起义,最不堪的秩序也好过最理想的混乱 这种群体的无意识暴动只会把人最极端的一面暴露出来 伴随着绝对的无情和欲望,也可能出现最英勇的举动 伴随着同样绝对的激昂和疯狂,期间引发的罪行无法计数 法兰西三色旗作为理想的“自由 平等 博爱”值得被铭记,但是所有的理想都不等于现实 而通向理想的路 希望不要这么不堪,推荐音乐电影《悲惨世界》 金刚狼主演的那版 和雨果的小说《九三年》 看这个时期的法国风景可以玩《刺客信条 大革命》
1792年吉伦特派先上台统治,主要是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 他们原先希望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但是随后汹涌的民意 使得他们转而赞同共和制 并且随后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其中孔多塞在1793年《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 的进步观对现在的历史观念有了直接的影响 让人们相信历史是在迭代中 陈现上升的趋势。吉伦特派在之后颁布了继位激进的土地法令:“立即将全部公有土地、公有权益和森林,在公社全体公民中进行分配。” 并且迫害流亡的贵族和僧侣,由于其所持较为温和的立场 加上1793年英国 奥地利 西班牙 荷兰等组件反法同盟干涉,它随后被雅各宾派推翻
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他们主要有小资产阶级和无裤党(平民)组成,罗伯斯庇尔采取恐怖政策,所有被他打成反革命分子 同情封建势力 投机者和立场不坚定的人都被逮捕 处决;1793年10月 他们先把吉伦特派和他的支持者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等全部处决;不久 罗伯斯庇尔又把雅各宾派的另外两个领导者丹东(主张宽容)和诶舍尔派(主张再次起义)都送上了断头台 ,并且打算继续清洗雅各宾派中的阴谋家和骗子,但在1794年的热月政变中被推翻,随后被砍头 在其红色恐怖统治期间 预计有30000-40000人被处死
热月党人就是罗伯斯皮尔的反对派,与1794年上台。热月党人解散国民议会 建立督政府,这个时候随着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大胜 军人势力也开始抬头,在督政府的组成选举上同样摇摆不定,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随后在1799年第二次反法同盟压近下,督政府被拿破仑推翻 在雾月政变中建立临时执政府
1799年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独裁者 先击败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对法兰西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此法为大陆法的母版。
1802年,法国与英格兰在法国亚眠签订《亚眠条约》,英法暂时休战,第二次反法联盟即破产。5月,英法合约撕毁,英格兰对法宣战。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为拿破仑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在之后十年里,拿破仑五次击败 反法同盟,也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在远征俄罗斯遭受重挫和在西班牙陷入泥潭后,国力大损;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 事实上 对法国的损伤同样巨大,他客观上创立了在“太阳王”路易十四后 法国军事和威望的又一个高峰(也是至今为止的顶点了)拿破仑与1814年退位;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采取纵队战术 散兵战术(此前为腓特烈二世所不齿)和大炮群战术结合的模式,大炮群的基础是炮兵零件标准化,炮兵军事化 并且减少辎重 所有军队都要求有就地补给的能力 所以拿破仑的军队往往可以在战斗之后连续追击; 整体上军队采用师军编制 使军队的大规模集中和运动成为可能,以及最重要的 这个时候法国军队是一直主体由法国人组成 事先有几所军校培养出是军官为枢纽 以及拥有民族主义 革命主义 启蒙解放思潮的整合后 法国拥有全国总动员的能力 在士兵的信仰 素质 人数上都远超其他封建王国 对于还依靠金钱雇佣军(没有觉醒民族主义)的军队来说 这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值得一提的是 在普鲁士与1807年对法的耶拿惨败后 也开始了军事改革 1808年 通过国王敕令的方式组建起帝国总参谋部和战争部 废除所有容克贵族军官特权 组建新的军事领导框架;以及效仿法国人的 民族军队,为了不激怒拿破仑 沙恩霍斯特采用“速成兵”制度 即每年训练2万人 每年裁撤2万人 已这种方式提升可用军队人数,也就是现代预备兵役制的雏形
1820年 乔治三世去世 乔治三世本人十分喜爱农业,在他的鼓励下,使英国农业革命在其治下步入高潮,也令乡间人口史无前例地上升,为日后紧接着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1806年,英格兰夺占开普殖民地,也就是南非 后在南非发现的金矿为英国金本位建立基础 也为日不落帝国的体系建立基础
他对于对抗拿破仑也十分上心,晚年由于神志不正常 由他的儿子乔治代政,随后乔治继任 称乔治四世
乔治四世不怎么过问政治,大部分时间都是利物浦勋爵担任首相,掌控政府。他对于饮酒(醉酒之后总是有些疯癫) 豪华宴会(加冕礼耗资20.4万英镑)和建筑要求风格多样化,包括恢复温莎城堡的哥特式,王室的乡村别墅的农家风格,以及布赖顿阁楼所特有的东方式。乔治四世是一位有才华的国王,在某种程度上是位好人物,可惜的是他年轻时常因酗酒而疯疯癫癫,在他的晚年,当有人奉承他时,他笑笑说:“我觉得我自己本来可能并且应该更伟大些。”的确,乔治四世的一生,糊涂的时候比清醒的时候要好的多
1830年 乔治四世去世 其弟 威廉继位 称威廉四世
威廉四世被称为水手国王,他参与北美独立战争 并且在“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纳尔逊手下服役,并且在汉诺威推行资产阶级制度。
1837年 威廉四世去世 维多利亚公主继位 称维多利亚女王 也是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全转化为成果,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真正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