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感恩,继续前行——2022伊始
这个题目,其实应该是在两年前就取好了的,那时候刚刚硕士毕业回来,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未知,没能下笔,现在,应是可以写的时候到了。
伊始,是开始。
我们在总结一段时间或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喜欢说,结束是新的开始。
现在的我也觉得,对每一个当下的觉知,是一种开始。
可以是在刷牙牙的开始;
可以是在给学生讲课的开始;
可以是在会议里发呆的开始;
还可以是在行走中行走的开始。
2022开始了。
可能是进入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年,所以对于时间的感知,仿佛比往常更加深切。
回望过去的三年,我想她们的主题都是:感恩。因此在走向2022的时候,我便是怀揣着这所有的感恩,和现在的自己,继续前行。

感恩坚守
把坚守放在第一部分,是在这份回顾里,想先说一下现在的自己。
“我喜欢着我”
嘻嘻。不要觉得奇怪,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开心的时候,是,伤心流泪的时候,也是。
感觉暖和着的时候,喜欢着;一边熬夜干活一边还臭骂自己怎么不早些完成,喜欢着;上课的时候学生听明白了,喜欢着;学生挠头假装听明白(会有点点生气的啦),还是喜欢着。
这种情感,很奇妙,她在滋养着我想象不到的一切。
让我在重重逆境中不断生发出救赎的力量,然后继续前进。
悬桥下呼啸而过的汽车过去了,站台前鸣笛飞驰的火车也过去了,我想不管过了多少年,曾经极致厌恶自己的场景还会残存在记忆里。然而,这些记忆,应是加了一层滤镜,粉红色泡泡的那种,那样,经历就变得可爱些啦。
这两年来,对我而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应是在自己的坚守下,和大家的支持下,继续畅游(划掉)步履蹒跚于学海。
还记得当时深深感叹于不同国家的人之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的自己,抱着成为一名调解者(mediator)和促进者(facilitator)的理想,凭一腔孤勇和杂乱的理论基础一头扎进了语言学的浩瀚宇宙中。


这一眨眼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许好笑又可可爱爱的。打电话给朋友哇哇大哭起来,是因为觉得听不懂老师讲课;深夜Emo是因为制定的计划总是实行不了;憋不出来论文又睡不着然后奔溃。
蛮多类似于这样的一地鸡毛的。
然而,偶尔和文中思想碰撞出火花的那一刻,好像一下子就把这些什么鸡毛不鸡毛的都洗涮干净,好像就可以和心中的那个调解者和促进者更近一步。
曾经我十分确信自己,可以做到,遭受了一段又一段波折后,变成了怀疑,我可不可以做到,现在呢?虽然没有自信地肯定,但也一定是在怀疑中肯定。
所以我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继续往前走。
就在今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月,我跟家人约定好,每天都要在某一个时间前起床,然后跟他们打卡,为的是调整作息时间和在早晨增加阅读量。

这一个月走过来,可以说几乎百分之百都遵守了约定(有一两次因为身体不舒服起床不久后睡了个回笼觉>.<)。完成的那一下下,我居然没有觉得像是拉开了紧绷着的绳子那样放松了。
而是认为,这应该是日常,而非非日常。
正如自省应是时时,而非得是某年某日某一个时刻。
觉察到此刻,正在此时的我,是处于何种境地,哪样心绪。
或许可以称之为时时勤拂拭。
这一感想来源于抄写经文,在抄到五祖弘忍通过要求众弟子把心中佛法表达出来的方法,寻找可以传递衣钵继承人的地方。接着弘忍当时的一个弟子神秀半夜到墙上写下了一首不敢署名的偈。这首偈的内容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坛经的内容,想必很多人也已经知道了,后来是慧能,被记载为一个不识字的农夫,顿悟佛法真道的无有,接过了五祖的衣钵,成为六祖,然后在南方传道弘法。
其实看到神秀写偈的时候,我内心一阵酸乱。虽然我不能妄揣当时在房间里踱步一宿的神秀到底在想什么,但时时勤拂拭,我记下来了。
可能至此,我对于世界抱有的还是悲观的态度,人总是在不断的轮回中辗转,进进退退、升升降降。
有时候,我甚至不能够分辨出,何为进,何为退,何是升,何是降。唯独可以做的只有,坚守着擦拭看世界的眼睛,感受一切的心。
这两年来,我也断断续续地写起了感受记录,期间我曾把这一行为看成一种疗愈自我的做法,不得不说,当心中万般交错的思绪被诉说出来的瞬间,亦即是错节解开、拥抱当下的瞬间。
这些文字,我常常觉得倾注了那一个时刻对于自我和他者救赎的渴望和希望,所以是带有光、带有能量的,也就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时常翻看这些流淌的文字,觉得看了之后又会充满力量。
我试着“拂拭”一下这样的时常回顾,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恍然发现,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沦陷。
沉浸在一种自觉自我解脱的情绪,何尝不也是一种沉浸,和处于Emo的情绪一样,对当下一无所知。
最近很喜欢一个词“自洽”。词典对“自洽”的解释大多是关于逻辑推演的合理性。这些释义都没能回应我对这个词的赋意。
“自洽”更像是一种自我和解,和解于境遇之中,云诡波谲、如如不动无不是境。
(祝愿大家都找到这样的状态呀。)
说了这么多的自己,我也明白,只有坚守不足以是如今的我,更要感恩的是守护着坚守的境遇。
感恩境遇
境遇中,有你,有她,有他,还有他们、她们。
都有,嘻嘻。
写到这里,停了好久,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仔细搜罗记忆,总有好几段境遇特别清晰,也有好些时间迷糊不清。
用和一位不熟悉的朋友偶然间的一句话总结一下这几年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应该是:
“去抢呀,去争啊。没抢过、没争过才会后悔。”
所以是,很多时候努力争取过,就心甘情愿了。
对于长时处于鸵鸟状态、被动促发的我而言,这样一种状态很适合让我学习去革命自我,进行打怪升级。
因为我觉得来自努力争取后的自洽,是接纳,而非鼻酸的拒绝,这会让人更诚实地面对内心的熟悉和不熟悉。
套用维果茨基的二语习得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更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能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熟悉的就是我们的现有水平,不熟悉的就是更有经验的教师的水平,然而他者教师或许不时常适时出现,自己却可以时时关照,知道自己的不熟悉,然后摸索着、摸索着,去往发展的可能。
当然,不可否认,我偶尔也会在想,以后我的伴侣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还是当时写的那样,“我希望遇见一个这样的你,向阳而生的你”。那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就像白举纲的《小事》那样,暖暖像小太阳。
刚才有说到,好些时间的记忆迷糊不清。
这更是需要感恩的境遇。
因为迷糊不清的背后,是无数个默默支持的日夜。
因缘际会下,我投靠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亲人家,这么一住居然快三年了。

孜孜的教导、每日整齐的衣裳、热腾腾的饭菜、甘甜的茶水、温暖的怀抱、善意的包容、醍醐的警醒、时刻的关心、用心的倾听、耐心的陪伴、。。。。。。
这数不清的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我都深刻地感受着。
嘴笨的我想说:感恩,千言万语归为感恩。请你们都要健康、开心。
当然,还有不在这里的默默支持。
自从我上小学六年级住宿后,我在家的时间就开始越来越少,家人对我的支持却从没减少。
渐渐地,我明白了一点点与家人的关系,学会了一点点与家人的相处。
嘴笨的我还是想说:感恩,千言万语归为感恩。请你们都要健康、开心。
2022开始了,继续前行吧,怀揣着光,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