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来信495:喜忧参半,迈向阶段六
元旦期间,花了不少功夫梳理2020-2021的文章目录,整个过程喜忧参半。
喜主要因为两点:
①打通了闭环。写文章的动机主要源于读书习惯的延伸,过去遇到有启发的内容,事后很快就忘了。如果将大脑比作一台机器,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从外界不断吸取知识,提升认知,优化算法。在工作中,也会碰到需要输出文章的情况,但更多是命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可以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感觉真的很不错,这也是能坚持日更的最大源动力——自由。

为优化算法,需要不断输入和内化新知识。实施方法:①像背课文一样复写一遍,通常我会将阅读笔记搬运到云笔记上,并力求精简;②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确保自己完全理解;③用最直白的语言将观点再写一遍,并结合已有的认知、数据、案例进行延展。这个过程有点反人性,因为输入的过程是爽的,就像看电视一样。但输出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背书一样。但长期而正确的事基本都是反人性的。我之所以“喜”,是因为慢慢从“反人性”阶段过渡到了“有点喜悦”的状态,形成了闭环。
②恢复了高产。过去2年,经历了【重启更新】【摸鱼更新】【搬运式更新】【不定期原创】【日更原创】五个阶段,如果要总结核心关键点,我觉得是“节奏”。过程中,必须平衡好输入和输出的节奏。
就像一个工厂,储备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运输,每一步都要安排好。每天什么时候阅读?储备了哪些素材?应该分享哪些内容?要在哪里发布?这些问题目前基本都有了答案。
忧主要也因为两点:
①内容不聚焦。
2020年分享的内容一开始偏房地产、REITs、城市更新、项目测算等专业性知识,虽然干货多,但受众小。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能接触到大量行业数据和研究报告,所以希望将这些东西分享出来。但于我而言,更多是每天早上起来机械性的复制粘贴,对自己的提升不大。而且很多数据和报告,还是需要人们静下心来专注阅读和理解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应该不超过20%。

后来,2021年内容开始转向投资理财、生活方式、经济、科技、心理等领域。之所以没聚焦一个领域,比如投资,一是因为当我们看多了同一主题的内容,真正有用的精华其实就那么多,没必要翻来覆去地讲。二是因为一旦涉及金钱,又是在限制较少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收获不友好的留言和反馈,其戾气之重、留言之恶毒、措辞之难听,让人难以想象。三是因为我认为,在生存与投资之外,我们还需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们可以选择带着戾气前行,也可以选择带着欢乐和趣味前进。
所以,未来分享的内容将继续聚焦投资、生活方式两大领域。因为两者都很重要,如果没有后者,我们做不好前者。
②质量需提升。
除了要保持节奏之外,日更的挑战不是每天写,而是应该写什么。一开始很轻松,因为储备的内容很多,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脑袋被掏空”的感觉,也会碰到“这个问题之前聊过,如何更深入”的问题。因此,有的时候“水一天”的想法就会出现,但有时候“水”出来的内容往往比“认真”写出来的内容反馈更好。

在梳理2020-2021的文章目录时,我能回忆起哪些内容是用心写的,哪些内容是赶着去吃饭而随意为之。在未来,我会尽可能在两方面提升质量。一是数据来源与文献引用,尽可能更严谨,这也方便感兴趣的小伙伴去寻找相关书籍文献,进行延展性学习;二是加强对“行”的关注,不停留在研究观点和结论上,而是注重如何用这些观点和结论改善生活、优化决策。具体包含4点:
实践:知识如何实践?自身实践结果如何?比如,构建投资组合,如何避免纸上谈兵?
反思:实践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观点是否严谨?还是它只是让人共情的陷阱?
对比:所谓的理论是否经得起历史检验?过去是否有过类似事件?结果如何?
地域:不同地域是否情况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因城施策”?
小结。
阶段一:【重启】
阶段二:【摸鱼】
阶段三:【搬运】
阶段四:【原创】
阶段五:【日更】
阶段六:【自嗨】
阶段七:【利他】
阶段八:【重生】
就像下棋一样,高明的棋手也许能看到未来十几步,但我目前只能看到未来三步。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收入、关注、流量等。这些东西既是制约,也是奖励。社会通过各种荣誉、金钱、排名、职位与我们交易,将我们变成“听话的员工”和“懂事的孩子”。但我之前也分享过:外部激励就像毒品,吸的时候很嗨。,一旦失去了外部激励,我们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
与“外部激励”对应的是“内部激励”,始终保持内在的兴趣和热情,保持适合自己的节奏。就像跑步中期身体开始分泌多巴胺的运动员,阶段六就是慢慢达到“自嗨”状态的过程。所以,我将读写习惯的阶段六称为【自嗨】。形成闭环后,在【自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维持闭环。
“自嗨”的下一步,也许是“利他”,就是放下“自我”,去迎合他人,思考如何为他人带来更多价值。
“利他”的下一步,也许是“重生”。在“利他”的同时,保持初心,在迎合大众的同时,保留自己的风格和态度。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