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 | 五云山上五云飞
元旦那天未能免俗地登高讨彩头,顺带治一治素日里的惫懒隳惰,目的地选在了五云山。
此山在杭州诸山里,不算热门去处,因其没啥特别的景点,位置又稍偏。
但它海拔高度能排本地第三,仅次于北高峰和南高峰——那俩都直接霸气、字面上就忙不迭宣示自己的高——它倒没顺坡下驴叫个“西高峰东高峰”啥的,而是搞了个“五云”这种仙风道骨的称谓。
据记载,往常山顶常有五彩祥云笼罩盘旋,于是得名。
盖因这地界位于西湖和钱塘江之间,水汽旺盛,被日头一晒,特别容易云蒸霞蔚。
五彩祥云,看着是中国神话里的标配。拿科学道理一解释,就祛魅了。理科生拯救世界,但真心没劲。

上山有多条路线,从九溪那里走,界面较为友好:坡度缓、台阶不多、起步之初都是茶树、很长时间内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爬山。
我选的就是这条路,你看,依旧是惫懒隳惰。
自九溪公交站向里走,很快能看到进山牌坊了。
安步当车、时不时再小歇一下的话,登顶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吧。
路上没太多风景可看,除了三三两两的游客,也就是四围清静、空气清新而已。
其实两侧原本有机会远眺到钱塘和西子的水面,江湖汇观,定是胜景非凡,争奈植被茂盛,外加雾霭纷纷,三分靠远眺,七分拿脑补。
终年的绿意是上苍对南方山体的恩赐,代价就是阻挠视线。

山顶本有一座寺,有些介绍里叫真迹寺,有些则叫真际寺,没去细作查考,直觉上,真际寺更有些禅意。
寺早已倾圮荒废,早年记忆里,有许多大爷大妈占了其中的建筑打牌喝茶,倒也烟火气浓郁。
这次发现闭门整修,后来问了友人,说是已修了一整年,大概人在山中、又是造寺,自然不急不躁,工期啥的都随缘了——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啊~(划掉)

杭州人爬五云山,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是集齐五朵云(放心,集齐了也召唤不出神龙)。
五朵云都刻在山道石阶上,画风很随意放旷,旁边还画蛇添足地标注出数字顺序。
前四朵上山过程中可以看到,如果你带着孩子,可以拿此事鼓励他:你看已经第三朵云了,说明我们已经走了一半多了。
第五朵藏在真际寺中,所以这回就无缘得见啦。

毛泽东1955年因编写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而长居杭州,来五云山散步时曾有七绝一首留下,道是: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教员的诗以肆意著称,这首也是不加粉黛、平白若话。
下山路有两条,一条沿山脊通十里琅珰和龙井,一条直落云栖竹径景区,我选的是后者。
注意,若你没有杭州公园年卡之类的东西,这么走的话,可以免去云栖竹径门票哦(好鸡贼,顺便说一句,云栖竹径门票好像只要4元钱)。

云栖老竹新篁、古木参天、幽深奇僻,自不必提。
周遭还很有些古迹,比如莲池大师的墓——我还是比较习惯于称这位高僧为“云栖祩宏”(明代几个大和尚的四字名号都很带感: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
再比如康熙御笔碑亭“遇雨亭”,康熙乾隆巡游中似乎不怎么看天气预报,经常遭逢急雨,然后就有了很多“与随从走散、狼狈躲入某个农户、腹中饥饿、主人家也没东西可以提供、随手把几样剩菜剩点心用一些奇怪的方法加工了一下、结果皇上大快朵颐吃得流连忘返、回宫后送来了重赏和亲题匾额、从此作为一样著名小吃开始传承”的周而复始的故事,大概,来自北方、又是渔猎民族出身的君王,对江南的这些小气候,都会印象深刻、爱恨交织吧。

此行还看到了许多古树名木,山顶的一株银杏1400多岁,山下的一棵香枫也有千年以上树龄。

以前写过:雪泥鸿爪,莫说天地星辰、河流山川,哪怕在一株大树面前,人也无异于蝼蚁飘萍般孱小短暂。
山与海太过静默凝定,属于人类无法代入的那个陌生次元——兴盛衰落的周期再长,也总能被身后的某一代人赶上。反倒是植物,更适合标记和参透时间的真相。

从云栖出来就是梅家坞一带,农家密集,饮茶吃饭均可,且有多辆公交返回市区,很网红的1314路也从此处经过。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