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百分百的爱(一封写给女儿的信)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我亲爱的女儿:
翻开微信记录,看到2021年1月1日那天的你鼓着腮帮子吹生日蜡烛的可爱状,而就在前天晚上,你因为外婆一句不恰当的表达而大发雷霆,看到你在今年慢慢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和情绪价值。一两句安慰的话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我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聆听和沟通,来深入你的内心,去了解你所有不开心的来源,一起分担你的烦恼和恐惧。你告诉我,你不喜欢老人总是拿班里优秀的同学举例子,你也不喜欢经常被灌输要好好学习,更不喜欢班里的部分同学欺负你,取笑你的姓名。你说你在学校每天都不开心,回到家也不开心,觉得特别特别难过。于是你的情绪在那一晚彻底爆发了,哭成了一个泪人。
那一刻,我想到了近期阅读过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感到眼前的你就像是书里的那只蛤蟆,心里流淌着悲伤的情绪。唯一不同的是,你还能宣泄出来,而那只蛤蟆难过地根本无法哭泣。
于是我告诉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愤怒悲伤等各种情绪,但是我们不能被情绪魔爪掌控了,否则我们就会变成那只蛤蟆先生,每天都会觉得自己很不好,不喜欢自己,而事实上你很好,值得被爱。你终于不哭泣了,依偎着我享受着我的怀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其实你想要的,只是完完全全被爱的人接纳,并非你所说的每天都不开心。我也告诉了你,成人也会犯各种错误,也会有各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受童年时期的影响。所以大人也不能停止学习成长,要努力去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慢慢修行变得更好。你一向很会表达爱,昨晚看到你愤怒悲伤情绪的宣泄我反倒觉得很欣慰,那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不压抑自己,等你长大,你一定会懂得更好地去调试自己的情绪,学会更合理地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真实想法,让自己真正快乐。
于是,我又去复习了一遍《蛤蟆先生》,认真回想了书中提及的三个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我知道,你现在还小,呈现的正是十足的儿童自我状态,最最率真的表现,将来你会慢慢长大,走入成人自我状态。而家里照顾你的祖辈以及爸爸妈妈们一直都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吗?我知道我们做的远远不够,经常不自知陷入父母自我状态,对你进行挑剔和自以为是的教育。而这种状态,正是沿自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于是我告诉你,外婆之所以一直强调要好好学习,正是因为她的童年有所缺失;祖辈们惯性的否定和挑剔,正是源自他们儿童时期受到的指责和掌控;所以哪怕他们到了这个年纪,依旧没有真正进入成人自我状态。而这世上真正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的人能有多少呢?而我们,如果一直被这股父母自我状态呈现出来的控制力量而掌控的话,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长期下去陷入抑郁状态。
所以我们要去培植自己的情商,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去掌控它。那么什么是高情商的人?他们有着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关于情商,也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拥有良好的“共情”能力。情感智力能让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带着我们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确切地说,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和与众不同的部分。而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让我们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于是,我又教了你方法,如何去回应学校里被人取绰号和嘲笑这件事。于是昨晚,当我听到你在我耳边悄悄地说,“妈妈,我今天去尝试了你告诉我的方法。我告诉取笑我姓名的前同桌,你这样说我,我很不开心很难过。你想一下,如果换成是你,我这样取笑你,你会开心吗?请你以后不要再这样说我了。”我瞬间觉得我的用心引导见了实效,你开始勇敢地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你开始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后来听到你说“妈妈,我的前同桌在听我说完之后向我道歉了,他说对不起。”我真的特别欣慰。我知道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自己的姓名遭嘲笑或是被取各种绰号,而这只是成长中需要经受众多挫折中的一小点而已。面对善意的绰号,欣然接纳或是一笑了之;面对恶意的嘲笑,不妨坚定地告诉对方真实的感受,保护好自己的情绪价值。
我的宝贝,你又成长了。祝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