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的被忙了一个月
12月算是加了一个月的班,计算时薪的话,这份工作分分钟可以扔掉了,我也打算年后扔掉。

因为之前入职的时候,这份工作对于我而言,唯一的缺点是工资不高。
但眼下的两三个月,逐渐让我意识到了,这公司第二个缺点是免费加班严重。如果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这份薪水以及我自己眼下的软件开发能力来说,我是能接受的,但现在显然是亏本买卖。
只要我还不至于饿死,我就不能再继续在这种公司待下去。
依旧是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任岁月碾压。
人确实有命运一说,命运也可以改变,但问题是,能改名命运的人未必是自己,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活在命运之下的。
有的人有好的命运,有的人有差的命运。
命运在这里可以等义为家庭,或者说等义于父母。
其实,出身贫富这一说法是比较狭隘的描述。
金钱算是一个比较肤浅的指标,金钱只是某种状况,导致的一种结果。金钱本身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
家境贫穷的人未必就不幸福,未必就不能获得幸福。吃朴素的食物,穿廉价的服装,也能发展为一个很好的人,贫穷的夫妻未必都活在痛苦之中,因为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我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父亲。一个糟糕的父亲,是一家人悲剧的来源,对于我来说,真正的痛苦在于自己其实很像它,尽管我很多年不怎么回去,但基因的力量确实是强大的。
其实站在我父亲的角度,也许他可以这么说:
我有一个糟糕的妻子,两个不成器且不孝的儿子。明明知道我能力就那样,仅限于能够种田维系家人温饱的层次。他们却总是在我身边叫嚣着,攀比着。受教育有那么重要吗?没有钱就辍学不读了,我小学都没上过,不一样活得好好的?一年农忙就几个月,其他时间我去玩个麻将,还不让玩,一切都让我很烦躁,我决定不再跟儿子来往,烦躁了我就要打人,儿子长大了,打不过,只能继续打老婆。
我编不下去了。
算了,这些都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由于众所周知,遗传学上的原因,我确实有很多父母身上的秉性。
贫穷确实会遗传的,文化范式理论可能是为了避重就轻,本身遗传基因就遗传了贫穷。
贫穷其实是一种结果。
当然贫穷的来源却是很多的。正像富裕(或者说不贫穷)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是祖传,其次是改革红利(这里面也许也有阴暗面),至于拆迁,作奸犯科获得财富也有,但总的占比应该是不多的。
我想基因遗传的贫穷大概占了很大的部分。
脾气不好,性格不好,头脑不好,这里面没有善恶的成分,主要的来说,是不会为人出事,是先天的禀赋不足。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天生的因素占据很大一部分。
教育一直被赋予阻断贫穷遗传的使命,但在稳定的社会,资源分配已经固化的社会,教育单独难以完成这个使命。
现在教育只不过是在做阶层或者职业的再生产而已。
我一直有思考现象背后原因的习惯,但现在发现很多事情我都难以找到原因的,比如我会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勤快有的人懒惰,这里面可能变量很多。
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个人所处情况的不同。
因为思考久了会觉得很多时候概念都是混淆人心智的,这世上只有不同的人,然后才发明了那么多形容词。但总体上,身体刚强,头脑好,精力旺盛的人类个体总归不会沦落底层的。可惜这三个我都不符合。也许这三个我只有头脑好这一点不算是底层。但家庭包袱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始终过得不太好。
有的人宁愿饿死都不干活,那说明他只是想死或者不想活了罢了,哪里是他懒惰?
但勤劳的人,大体上可以说是个热爱生命的人。生命在于运动。
在食利者阶层,这套说法就不适应了,贵族们社交,骑马,打猎,享受奢侈品。一切的劳动,哪怕自己穿衣这种事,也许都是奴仆代劳的。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在生存的状态,从来没有“生活”的感觉。
可能生存的情况有好有坏。
截止目前来说,虽然生存情况稍微好点,但人生就是一个钟形曲线,我害怕现在就是我的顶点,而我的顶点竟然还只是生存的好了一点。这个水平。
回想之前的选择,确实是我自己太贪婪了。
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我可以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放弃那已经荒废了的学业,和那时深爱我的女友结婚,子女放在老家父母养着,然后两夫妻在工厂打工,或者按现在的情况,送外卖也有可能。也有可能开个小店?当时她在培训班学了平面设计(其实就是PS)。
过上我父辈那样的生活,过上我哥哥嫂子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不好,就像千万底层穷人的生活那样。
但温饱有个房子有妻子儿女,自古以来的底层老百姓不都是这么活着的吗?相比那些战乱、赤贫国家的底层来说,这真的很好了不是吗?
从自己早年阅读的那些文学小说中,汲取了一些不实际的人生经验,形成了不切实际的人生追求。所以我总是觉得在艾玛和于连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想于勒或许也是我这样的人?
我想娶漂亮的女人,过上层社会的生活。没错,中产阶级的生活实际对我都难以产生内在的吸引力。
什么是上层社会的生活。
我想我是没有见过的。只有些影影绰绰的概念,将军,大使,公主王子,国家的领袖,部长,总理,知名的科学家,知名公司的创始人,管理者,知名的导演。
这些想法看起来是荒谬的,却实际上是我早年所有选择的内部动因。
现如今,中产阶层的生活于我也遥遥无期了。
当然,一个普通的结婚生子的生活我也过不上。因为我不愿意过。
有时候我似乎理解大龄剩女,当然这也是我想象的,不知道有没有那种要求太高而最终成为大龄剩女的人。
其实不理想的生活才是很多人的实际,要么在这不理想,要么在那里不理想,做了取舍,也要承担这种取舍带来的痛苦不是吗?
甘蔗没有两头甜。
负债累累,而且孑然一身,时常告诉自己,追梦追到无路可追的时候,要是不想活了,就找个痛快死的办法,也没多大的事。
要是那时候还不想死,继续苟活于世也没什么,因为这个世上任何事都是被预先设免了的。只不过人们不知道而已。
这句话还是大一的时候,那个多才的女友说的。有时候实在可笑,就是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在引用她那时的某些词汇,概念,句子。
感觉自己没长进,亦或者她说的确实符合我的想法。
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或者说起码是有迹可循的,人类这种生物始终是被遗传基因把控着的,变的只是关系。
并不是说中学毕业的你,与成为富豪,大学校长的你,就不是同一个人了。但对于很久不联系的他人来说,你就是另一个人了。但对你母亲来说,你还是那个人。
这就是表面与本质。
永葆青春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容颜衰老的时候,我不会继续选择这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