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书影游小结
从年初开始好好读书!改成书影游了,因为我已经太久不听歌了…
补遗加一星,前面有点啰嗦了,而且文笔确实有三流小报记者的风格,补遗部分倒是感情最真挚的部分。
看到案件后续的时候我好气啊,警方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吗!二十多年前的案子了,希望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好,可是事实不随人愿啊。
案子挺一般的,但是恋爱线很甜就是了。新兰党也是不容易,亲个脸就能达到9分。
开头很惊艳,前三集的初恋组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cp感都很足,初恋和律师的修罗场也很带感。
不过从第四集开始,剧情就有点儿拖沓了。我对悬疑部分其实兴趣不大,只关注感情线,结果感情线太少,于是四集弃剧。
等出完后看了个结局,律师实惨。我以为他把梨央当爱人,其实他把梨央当女儿。父爱如山啊,又是一部没有坏人的剧。日本真好,不用拍凶手伏法的结局,可以让律师远走高飞。
听螈与龙的电台时被安利的。两个女人的友谊,很好读,不过还是跳着读的。我不了解这两个人的故事,所以只是寻找她们字里行间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的部分。感触最深的就是自由职业者的焦虑和不安了,生怕明天就不会再有工作来找我。书里说这种不安需要经过十年才能打消,那我任重而道远。
庆璇那段对自由职业者谈报酬的部分很有用,只是我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会。
结尾的反转多少有些猜到了,所以冲击力不强。中间那个美丽柔弱的翡翠太宅男恶趣味了,哪怕是演的,也看不下去…
第一和第三个案子的解读一般,水镜庄的真解很本格,要是没有这个案子打底,我可能连及格分都打不到。
我给一个少女漫画打了5星,因为我看哭了,而且不是因为男女主的爱情。
比电视剧好看太多了啊!漫画是群像,黑川的手下和雪子的同学戏份都挺多,姐姐和狮子王的塑造更是比电视剧里好太多了。
电视剧里狮子王和黑川的关系就很奇怪,据说最后还和学习的姐姐在一起了(弃剧了只是看到评论有说),不过漫画里挑明了他的性取向,于是一切变得理所当然而且非常感人。
也有些对视力障碍人群的小科普,不过没有电视剧里做的那么刻意,很自然地融入了剧情。
女主比剧里坚强可爱~
一开始我以为又是一本鸡汤,不过看着看着竟然看进去了,作者不愧是做过编剧的人,竟然让一本鸡汤有了悬疑性,引出了我的好奇心,想要去看看这些来看心理医生的人和心理医生本人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谈到了死亡。约翰陷在母亲和儿子的死亡里走不出来,朱莉即将面对自己的死亡,作者自己也承受着不知名病症的困扰,头上笼罩着死亡的阴影。我一直惧怕着死亡,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幸福了,拥有太多,所以如此害怕失去。那么如果我失去了健康,失去了亲人,会不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连死亡都不再可怕了呢?我不想以这样的形式打消对死亡的恐惧,这本书用约翰和朱莉的故事,多少打消了一些我对死亡的恐惧,光这一点,看完这本微信阅读上1000多页的书就值了。 不过其他几个来访者的故事我不感兴趣,所以基本是跳着看的。
玩着手机看完了,太多人不认识,深刻地感觉到我喜欢的那些人都老了,有些感慨。听大内密谈才知道aiba和翔桑都结婚了,nino连孩子都有了…这两年里日娱太远,年末打算恶补一把,看看能不能有小鲜肉小花拉我回坑。
我不了解蒋方舟,只知道她和我同年,年少成名,是个很有才气的女作家。豆瓣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般,说是拿流水账骗钱,我倒是觉得这是一本很有内容的随笔集,反正要是我在东京住一年,肯定看不来了这么多高级的展览。 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我和她的共同点或许只剩下年纪和性别了。那可是日本啊,整本书竟然没有acg(井上雄彦算是吧),没有偶像文化,我简直要怀疑她是不是我的同龄人了。 她的品味太高级,至少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是,看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是名家,我倒不觉得虚伪,只是觉得有些距离。
看到野岛伸司的名字的时候我想,哦吼,我做好心理准备了,来吧!然后op惊艳到我,感叹制作组好有钱。 每一集的小故事都带着野岛伸司式的残酷,缺点很明显,就是每一集都可以拍出一部电影,却草草了结。 ai杀人少女芙利尔的主线剧情出来的时候非常惊艳,但是最后两集实在是…我要怒不可遏了…不是说那两集有什么不好,要选择相信,并且拥有承受事实的勇气,表达的东西积极中带着残酷,非常好,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故事没讲完啊,少女们拯救的人都怎么样了,芙利尔呢,阳葵复活了吗,还弄出一个平行世界是要怎样,这故事根本没讲完啊。 没看特别篇,心情十分复杂,以后确实要充分了解之后再看原创动画。
文章质量相当一般,主要是偶像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了,文章既不深入又不全面。本来感觉这种mook图书还是要看纸书才有感觉,出于收集癖的想法打算买齐50多本知日,现在已经打消了这个想法,先把网上能看到的几本翻一翻吧,也算是拔草省钱了。
最后一次次的反转真是够够的了,作者太恶趣味了吧,结局斧高算是大仇得报,只是手上还是沾染了鲜血。 我只猜到长寿郎和妃女子的身份互换,后面那个连环杀人案的多重互换我的脑子实在是搞不定了。 这推理太硬核了,而且杀人真是不眨眼,好在完全没有加入灵异元素。
文笔其实不太行,正文也一般,案件讲得可以,但是终究是没解释循环的原因,就当是个设定吧。 我更喜欢后面一个快递小哥的故事,因为很温暖,小哥救了很多人,借他的二十多次循环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少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师傅,流浪汉,捉小三的同妻等等。小哥最后抱得美人归,还中了彩票当上了警察,结局美好,于是我能给个及格分吧。
本来摩拳擦掌地想学点日式料理,结果看着看着就被随笔吸引了。大概是日剧动漫看得太多,看得太早,作者笔下的那些回忆仿佛都成了我的回忆。明明我的童年没有饭团汉堡肉可乐饼,可是那些文字和食物竟然熟悉得仿佛我真正经历过一样。 看这种书就会让人更加热爱生活,哪怕我知道这只是短暂的错觉,我真正上手做两顿饭就会腻,做饭还是需要真正的热爱。
在中国好像是道枝的人气逢高,但是我更喜欢目黑莲~不管是角色还是本人都很成熟的感觉,而且笑起来好可爱!打算看看雪人的综艺,了解一下这位小哥。道枝要演金田一了,五代金田一,金田五,感觉不太合适啊。J家总是喜欢选这种小帅哥来演金田一,除了tsuyoshi都不是特别贴脸。 恋爱小甜剧,最好的一点是周围的人都两人的关系都是祝福的态度,看得特别省心。原著对两个人的心理描写更细致,不过剧还是有篇幅限制的,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几分钟的横滨约会那种纪录片式的自然感,太甜了! 同样的,漫画的感情描写更细腻。好像还没完结,月更,感觉我慢慢就会忘记追它…
本书一开始提到女性贫困之所以在长期以来没有收到关注,是因为“贫困与不稳定雇佣是女性的初始设定”的概念让我大受震撼。仔细想想竟然十分合理。 日本女性的标准模式是结婚、辞职、做家庭主妇带孩子、做兼职补贴家用,所以没有稳定的工作才是常态。我自己结婚有孩子之后,发现没有全职工作,在家带孩子的同龄女性远比我想象中多,而且很多都学历不低。想想确实挺恐怖的,这样的女性一旦离婚,就会陷入没有稳定收入的状态,离贫困一步之遥。 就连我自己也是,如果我没有结婚,还会不会有勇气辞掉之前那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呢?是不是会继续在不喜欢的工作中浪费时光,每个月拿3000多块钱的工资,住在父母家,只够养活自己…或者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做自己喜欢的翻译,但是过着未来没有保障的日子呢… 其实我一直觉得日本对打零工的人挺友好的,就连留学生也能轻易找到工作,而且收入还可以。不过现在仔细想想,毕竟我打工的时候还是年轻,而且工作挺辛苦的,如果是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以后,单身女性先不说能不能容易得找到打零工的机会,就算找到了,工作强度身体恐怕吃不消,而且朝不保夕的焦虑感也怪磨人的。一旦身体出了问题,或者父母需要照顾,一下子就会陷入困境。结了婚以后,女性本身的情况也没有改变,只不过幸运的话能找到了一个工作稳定的依靠罢了。 另一个我很少接触到的是非婚生子女的待遇。书里提到出生率交高的欧洲国家婚姻形式多样化,能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权益,而日本坚持的传统婚姻制度是一种逆行我不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制度,不过从体感来说,应该和日本半斤八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