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国内最繁荣的舞台,2021年上海观演回顾:十场难忘之演,年度隐藏高人等等(乐评人张可驹的选择)
2021年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日,这一年对不同的人来说,体会各有不同,在此完全不想做什么概括。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在上海生活,离沪观演的经历也不多,但以往,写年度观演总结的时候,都不会特别强调“上海的演出”这个概念。
今年则不然,因为先前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指出,上海的演出市场繁荣,在当今的背景之下,多少显得特别。因此首先要指出:1. 这里所说的古典音乐演出的繁荣景观,应当是目前国内最理想的状况;2. 也正因为如此,这仅代表一时一地,我们当然不能由此忽视目前整体性的困难。

就自己的观演经历而言,我真的非常想念某些大师,维萨拉兹是第一位,还有取消原定演出的齐默尔曼、斯蒂芬·哈夫等人,上次听过霍则迈尔的现场之后魂牵梦萦,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听到。
凡此种种,真的十分想念,然而领略国内演奏家们倾力而为,在舞台上呈现如此景观之时,所感到的更是一种佩服。在当下这样,对于演出市场空前的考验来临之际,毋庸讳言,国内古典音乐界的弱点,将会是一目了然;可与此同时,我们更不能不感到惊奇:原来还有这么出色的人,这么丰富的可能性,先前我们未曾领略,而现在,真的是时候了。
无论作为单纯的听者,还是乐评人,我都坚决唾弃那种认为中国演奏家终归就是比不上西人的观点(很遗憾,在乐迷和所谓有专业背景的人里,还不时能遇见);同时也对主要由国别划分来追捧国内演奏者的做法持有很多怀疑态度。
卡萨尔斯说过,他所要采用的速度,就是“正确的速度”。艺术不是科学,无法完全回避主观性,也不能以纯粹的量化标准来审视。卡萨尔斯所说的正确与否,很多是受到品味的指导,老一辈人习惯以这样的宏观来规避一些刻舟求剑,或自封“正确”的牛角尖。这对于乐迷如何建立自己的欣赏观念,由此聆听、观察某次演奏,同样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因为今年听的好演出不少,为了尽可能充分地梳理,本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印象深刻的十场演出;第二部分,特别针对协奏曲,年度组合、年度独奏会、年度隐藏高人等项目,更有针对性地归纳。
选择的角度虽然有一定的个人成分,演奏家们的技艺水平,也有一定的参差。然而,本人选择某次演出的前提,总不外乎演奏者对传统所体现的艺术规律有充分的尊重,以及演奏者拥有良好的品味,这两方面。那么,就进入第一部分,印象深刻的十场演出(排序按时间):
10. 2021. 3. 1,女高音和慧与东海岸四重奏的音乐会,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很多人谈论和慧的大嗓门,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歌唱家如何以品味驾驭天资?她对语言同音乐结合的关注,在某些高音区的灵活行腔当中展现无遗。歌唱家真正以“音乐的语言”动人,她表现图兰朵的宣叙调也是一样的,绝非单纯将重点集中于咏叹调结尾的高音狂飙。乐评:风格为主,才能为辅——略谈女高音和慧的咏叹调之夜

09. 2021. 3. 10,王之炅与林大叶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乐队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老肖这首协奏曲的人气远及不上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演出的难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王之炅的演奏以高度的技巧带来淋漓酣畅的震撼,听后半晌都缓不过来。后来访谈她,小提琴家提到:研究该作,内心有被碾压的感觉,但自己宁可接受这种碾压,也不要在某些作品中轻飘飘地过去。乐评:以非凡技巧刻画人性与深度——略谈王之炅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08. 2021. 4. 24,昆曲《牡丹亭》上本,石小梅昆曲工作室出品,石小梅与孔爱萍担当主演,江苏省昆剧团班底,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这是一场标定目前国内昆曲最顶尖水平的演出,石小梅的清雅之风自不待言,孔爱萍成为中生代楷模之后,不仅毫无懈怠,更于唱、念、做、表各方面不断深化揣摩,一场演出已充分显明她是同时代人中,走上大师道路的先锋。
昆迷戏称昆曲大师们为熊猫(国宝之意),在我们熟悉的熊猫渐渐淡出舞台的当下,青黄不接的状况之严重,几为49年后之最。石小梅位列熊猫久矣,这次看孔爱萍连演《游园》、《惊梦》、《寻梦》、《写真》与《离魂》五折,真是通体舒泰,感叹闺门旦这行的熊猫水准,终归不至于断绝。乐评投了还没发,希望尽快付梓。
上海大剧院同江苏省昆剧院的艺术家们先后多次合作,真是极为明智的选择,长此以往,可谓自成重镇。

07. 2021. 5. 21,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法国音乐专场,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演出,时下人们常说应当“离开舒适区”,殊不知,将舒适区经营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这具体也要看基础如何。2021年5月21日的法国专场,就是最了解SSO的指挥,充分展现乐队舒适区之妙处的演出。乐评:寻求SSO演出的最优解:略谈余隆指挥上交的法国作品专场

06. 2021. 7. 3,钢琴家何宁与张天然的四手联弹,演出舒伯特、布索尼、拉威尔与卡普斯汀的作品,地点:极音乐听
四手联弹,即两位钢琴家演奏同一架钢琴,是最为独特的室内乐形式之一。何宁与张天然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专攻四手联弹的固定组合。先后听过他们两次演出,不仅水平不断提升,更是真正体现室内乐的微妙韵味与丰富乐趣的演奏。本次除了正场曲目之外,二人加演舒曼的《花园之歌》,也给我留下特别美好的回忆。
极音乐听这样的小场子,几乎是听室内乐极为理想的环境,也是国内纯私人演出的一种投影。这场四手联弹音乐会,尤其让我感到演奏家们的生命力,舒伯特中自然纯净的触键也是记忆犹新。乐评:一架钢琴上的室内乐世界:聆听钢琴家何宁与张天然的四手联弹(全文)

05. 2021. 8. 24,中提琴家梅第杨的独奏会,地点: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大剧院“一个人的古典”系列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演出,惊喜连连。当然,梅第扬或许算不上惊喜了,可能你也看过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的演奏视频,对其艺术水平有所了解。我一直认为,在越来越多名不副实的“明星”占据舞台的当下,不少顶尖名团的首席作为独奏家,实在比他们值得聆听太多了。
身为慕尼黑爱乐终身首席的梅第扬,站在独奏家的位置上,能让听者深刻地领略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魅力。本次的曲目质量很高,黄亚蒙的钢琴部分也使演出焕发室内乐的默契魅力,而非单纯进入伴奏状态。一直想单独写篇文章谈谈梅第扬,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完成。乐评:又一位不容错过的演奏家出现了:梅第扬的中提琴独奏会让人动容

04. 2021.11. 21,张橹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马勒《第十交响曲》,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马勒交响曲虽热门,国内的各大乐团演出马勒,却很难说是否已经形成了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演出马勒《第十交响曲》(库克补全版)的挑战应该是更大了。初次聆听张橹的指挥,真是带来惊喜和期待的演绎,无论是指挥家对该作的诠释构思,还是他携手上交共同克服困难,成就激动人心之效果的那种沟通能力。乐评:我们需要这样的指挥家和乐队:听张橹指挥上交演出马勒《第十交响曲》

03. 2021.11. 26,如歌三重奏的首演音乐会,地点:上海音乐厅
小提琴家王之炅,钢琴家陈默也,圆号演奏家曾韵,组成了独奏家三重奏。如歌三重奏这个名字,源于他们都是同北京如歌文化签约的音乐家。独奏家组合罕见,用经纪公司命名更少,但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东西都是史无前例了,这又为什么不行呢?我对如歌文化的感情很深,他们选择演奏家是真正从品质出发,带给我很多美好的体验。
本次是阴错阳差地听了如歌三重奏的首演,因为先前安排的几场取消了。演出体现了独奏家室内乐的价值,以及该组合所能带给我们的期望。乐评:以国际水平为起点:意外聆听如歌三重奏的首演

02. 2021. 11. 27,女中音朱慧玲与钢琴家薛颖佳合作的艺术歌曲之夜,地点: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
在这个厅欣赏室内乐和艺术歌曲都是非常幸福的。有些歌唱家呈现艺术歌曲,让你感到是一种深化修养的需要,朱慧玲却明显是对这个体裁有其天赋的敏感。马勒《亡儿之歌》,唱得痛彻心扉而能探究咏唱与述说之结合,《少年的魔号》中偏喜剧风格的选曲亦然。
艺术歌曲何以动人?演奏家要如何审视自身的艺术性格与种种特质,由此选择最适宜的曲目?这场演出有着颇为综合性的内涵。听后思考良久,方才完成乐评:她擅长把握语言的流动与旋律之美:听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的艺术歌曲之夜

01. 2021. 12. 10,陈萨钢琴独奏会,地点:上海音乐厅
陈萨带来贝多芬的两首早期奏鸣曲,以及舒曼的《童年情景》与《克莱斯勒偶记》。演奏耐人寻味,尤其是舒曼的作品。在这里,钢琴家演奏中的“个性”表现全不是围绕自身形象,而是同作品到达深层的默契。这种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越大胆,对于作品就越忠实的演奏,如今分外珍贵,也从来都是珍贵的。
前提便是,钢琴家真正拥有品味的尺度,不会借为音乐服务之名,夹带一味体现自我“感触”之私货。自然而具有高度个性的演奏,也是不易描述的,但这样的“克莱斯勒”还值得多花一些心思来回顾。乐评:终归是要好好谈一谈:陈萨2021年贝多芬与舒曼演绎多面观

第二部分:
年度组合:王之炅与时代重奏团
以小提琴家王之炅为灵魂人物,集合一批出色的演奏家所组成的时代重奏团,在国内是相当新颖的形式,如今也在不断展开他们的演出。2021. 4. 10,该组合举行首演,地点是上海交响乐团主厅。王之炅再次带来老肖的杰作,小提琴奏鸣曲的乐队改编版。独奏与乐队的配合,比前述“肖二”当中更为精熟。
如此组合在国内虽然罕见,国际上却不乏其例,或者说,致敬克莱默与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的意图十分明显。2021年1月5日,上海大剧院演的新年音乐会也是由该组合担当演出,其发展未可限量。乐评:也许,她会走克莱默的老路?——聆听王之炅与时代重奏团的演出

年度歌唱家:男中音周正中
听完周正中与钢琴家徐洪合作,演出舒伯特《天鹅之歌》的现场(2021. 5. 7,地点: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一方面陶醉无比,自从上次听霍则迈尔唱舒曼的《克尔纳歌曲》之后,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声乐演出了;另一方面,着实吃惊,国内竟有这等人物,先前不识,惭愧得很。
原先自然知道这位歌唱家,却不知是一位真正的艺术歌曲专家,并且是层次极高的那一类。歌剧演员的艺术歌曲,有时徒显唱功而少韵味,不那么动人的专家型演绎虽然唱得较讲究,却也可能欠缺真正能缔造高光时刻的那种神采。周正中却是两全其美,戏剧性的表现,音乐形象的塑造,唱功天赋的运用,都是极为奔放的,与此同时,却又能在艺术歌曲最为精致的吐字、用声之格局当中,来运用这一切。
听后就是一个感受:艺术歌曲就该这么唱。比国际上某某明星专家好了三倍,相对另一位名气更大,却是唱艺术歌曲唱到我听着都要舌根发麻的红人,更是好到不可计数。徐洪的钢琴部分也很出色,希望以后有时间详细谈谈。乐评:请留意这位宝藏歌唱家: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演绎《天鹅之歌》实为惊艳


年度新人:指挥家张橹
不同行当之中,新人的定义也会不同,指挥台上的“新人”,年纪有时稍微大一点。但这也没什么,如海廷克所说,还是多用一些时间做准备比较好。张橹指挥马勒《第十交响曲》的成功之处,先前已经提过,兹不赘述。此外,还有那位十分年轻的大提琴家陈亦柏,哪怕先前有不少宣传,听后也不失望。单从一场格拉斯的协奏曲听来,他的技巧、品味都可靠,希望以后听得更多一些。

年度独奏会:2021. 9. 10,宁峰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地点:上海音乐厅
没什么可说的,全方位的强,现场拉帕格尼尼24首,然后抛出恩斯特《“魔王”变奏曲》做加演,配合那样的演奏水平,十年内也是传奇现场。乐评:理智地炫技,再燃烧到底:听宁峰现场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年度协奏曲:2021. 1. 31,陈萨与张洁敏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上交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系列演出的结尾,不仅是陈萨近几年在上海最出色的贝多芬演绎,也很好地体现出协奏曲所要求的默契。独奏与乐队从细节的呼应,到整体演绎观念的共鸣,取得这样的效果殊为不易。钢琴家有贝多芬之旅的计划,本次演出标志着这段旅途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乐评:真实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听罗维与陈萨演出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

年度单曲演绎:李坚弹德彪西《梦幻曲》,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
明净而通透的触键,自然流露的呼吸,平衡自由与结构感的分句,真是福至心灵的一首。很多老派的韵味,在此被恰如其分地重拾起来,毫不刻意。

年度隐藏高人&系列音乐会:2021. 3. 20/21,陈韵劼演奏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全集(两次),地点: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隐藏高人罕见,上一次推荐的是俄派大师维阿杜(Vladimir Viardo),如今系列演出更不易得。陈韵劼和他的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全集独奏会,却足以一举包揽这两项。
“不是分两天弹完斯克里亚宾的十首奏鸣曲,而是一场弹完,再将同样的曲目连弹两天。”就在几天前,我又一次向一位错过现场的朋友如此解释,他听后愕然。这当然不奇怪,毕竟如此弹,大概是史无前例的。更为震撼的是,钢琴家不仅“至少”呈现出国际一流水平,更将这样的状态维持到第二场的最后一首。
从他的曲目安排当中,你不难发现陈韵劼是一位不太顾及听众的演奏家。弹自己真正想弹的,展现真正高级的技巧,外表无涉美型,台风也似乎不修边幅。甚至剧院方面,都有人在第一场演出之后,在朋友圈里吐槽,这仿佛太不在意外表了。
何为真正高级的技巧?就是千锤百炼过后,尽去一切锤炼痕迹,仿佛手指轻轻一触键盘,绝美的音色就奔腾而出,强奏光辉而无丝毫粗暴之处,弱音纤细而凝聚地送抵最后一排。并且这个层面的技巧,基本都是同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相辅相成。对于斯克里亚宾从早创作中,某些依然外露的高度技艺(如《第一奏鸣曲》中疯狂的左手),到后期看似迷幻的很多东西,陈韵劼都是从技巧之光,到作品深层结构的说服力,就是弹得你没话讲。
虽然剧院都有人吐槽,但我之后就对钢琴家的经纪人张克新先生说:我明白了,你是想挖出中国的索科洛夫(当然,这是在指一句里弹出几个高潮之前的那个索科洛夫),如果能成功的话,管他颜值啥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这是我私下同他说的,原本还犹豫是否要在此公开说得这么明了,后来发现:此时不说,更待何时?这样的演奏家不大张旗鼓,准确到位地宣传,难道非要等他成为隐没的传奇不可?乐评:隐藏高人在眼前,你认得出来吗?——听陈韵劼弹斯克里亚宾有感
陈韵劼的演奏,有一场听一场。

年度惊喜:小提琴家李沛
有些惊喜,并非震天动地,却会让你不断希望能再次遇见。听李沛作为独奏家,同林大叶指挥的上交合作,演出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样的体验(2021. 12. 12,地点:上海交响乐团主厅)。先前错过他的独奏会,本次惊觉上交的首席,也是一位如此值得聆听的独奏家。乐评:高品味的处理,往往藏在音乐背后:从一场演出,略谈林大叶和李沛这两位音乐家

年度声乐演出:2021. 10. 10,张洁敏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携手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等歌唱家,举行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的中国首演。
该作基本标志着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音乐的风格并不艰涩,却是极为难演的作品。本次的半舞台版,在舞美效果方面或许有不小的上升空间。然而就音乐和整体的演出本身,实在是克服了很多仿佛不可能的困难而呈现真正高品质的演绎。指挥、乐队、歌唱家、合唱团,每一方面的表现都让人惊奇。乐评:不仅是中国首演,这版《浪子的历程》更应该成为国内的保留剧目

年度演绎者:钢琴家张昊辰
这个最后,也最特别的位置要留给张昊辰。不局限于某一场,或某一首作品的演奏,而是站在“演绎者”的角度观察一位演奏家,在我看来,2021年还真没谁比张昊辰更有光彩了。

演绎者,首先意味着他是将听众带向作品,由此再实践自己的二度创作——演奏无可替代的美学价值。一位演奏家—演绎者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应该是拥有卓越的技巧、理想的品味、演绎的深度、驾驭宽广风格的才能,同时也拥有相当的人气。由此就决定了,他/她能将不同时期的,热门的和听众有时会隔膜的杰作带到人们面前,在一个配得这些作品的高度上呈现它们,最终又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得其惠益。
张昊辰今年的独奏会,曲目的选择结合了最为深刻、内在的舒伯特晚期奏鸣曲894,同最为火爆,注重现场效果的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分量极重,对演奏者音乐表现的才能,技巧功底之全面性的要求,可说是自我折磨式的考验。这轮曲目在全国许多城市演出,反响热烈,更展现出真正匹配这套作品的演绎高度。
整个过程,可说是将演绎者的理想状态相当完整地演绎了一遍。当然,随着钢琴家日后的发展,这种完整性,势必还是要不断在新的高度上体现。
如果说,演奏家有什么社会责任,可能首先在音乐层面,就应当包括将听众带到他们原本不会接触的好作品面前,然后通过真正具有高品质的演奏,让他们明白这些作品的魅力。

我清楚地记得,2021. 7. 1,张昊辰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独奏会开始前,自己坐在台下,看到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准备聆听舒伯特相对不易接受的杰作894的时候,感觉十分奇妙。张昊辰呈现这样的独奏会,其意义已不仅限于一场精湛的演出,或一位技艺超群的演奏家,而是一位演奏者举行独奏会这件事本身,它的一种深层意义,得到了深入的发掘与淋漓尽致的展现。乐评:极限之上,弹出充分的说服力:谈谈张昊辰表现舒伯特与李斯特的“中心思想”
当然,李斯特《超技练习曲》也是示范性的演奏,本次为自己标记了这个高度,钢琴家下一步的曲目设计要怎么走呢?
文:张可驹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致敬鲍罗丁四重奏建立80周年,回顾新一代成员的“沉重抒情”之夜 (6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11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