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你都经历过哪些语言暴力?
查看话题 >交友不慎,遭遇语言暴力 ——写在30岁这一年,感情篇
“你又老了一岁,冷漠而阴郁,但也越发活出了自己。”
30岁变成了安于一隅的俗人,看着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数字,忽然也想写个记录总结。
=====
我今年做了非常错误的选择,在有害关系里没有及时止损跑路。后面非常幸运地遇到健康快乐的新恋情,然一来二回间,心有戚戚。
好比一个人掉进了污水沟,再次沐浴阳光下也依然对掉沟有着阴影。
我认为我遭受了语言暴力,并且时隔大半年仍感受到持续性伤害。
插个愤怒喊话:有害关系里的A男,如果你正好看到这篇,或者我倒霉在深圳再碰到你,我只想说:你他妈给我滚!!
相识过程
故事的最初是我失恋了,痛彻心扉。为了缓解痛苦,奇思妙想地想找个不认识的人打电话。几封豆邮后,认识了2个电话网友,一个是A男,一个是很后来才回复我并且断断续续有联系的女生。可惜女生当时没有回复我,否则大概率就没有掉污水沟的事了吧。
我从最初的电话就感受到A男是个粗暴、戾气重的人,虽然他彼时对着我说话时柔和的甜甜的。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人最多做个网友,不适合做朋友或发展。但我太痛苦了,对方一步步走近时,我没有走开,最后觉得算了男女朋友就男女朋友吧,对方愿意当一个过渡,我也找到理由说服自己试试。
刚开始时甜的时候很甜,难听的时候很难听。两个多月的网恋/异地恋里,我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好杠、攻击性,我想走了。但由于我还没有走出失恋还是很脆弱,最后没有走。
三个多月的时候我换工作、换城市,只寄居在A男家里一周,我就下定决心要走了。但新工作试用期间实在不想折腾(从前试过在某试用期内跑路,三个月内各种操心搬了两次家,怕了);寄居A男家的房租只需要付1000块很便宜;作为一个元气大伤的人,去一个完全陌生没有朋友的新城市,孤身一人会莫名有种恐慌感。就这样,对搬家成本的犹豫和顾虑让我硬生生多将就了三个月。
现在想来太亏了,情愿花钱把后三个月退回去。
语言暴力
时至今日我对这段关系只有不舒服的回忆,很多生活细节记不太清了,但被伤害、不舒服的感觉一直很清晰。
我记得这个人说活很冲,情绪外放,咄咄逼人,却自鸣得意自己实际上可以收放自如,自我发泄虚张造势而已。
我记得这个人开始时经常喜欢指着自己脑袋对我说“你这里有问题”,我强烈抗议,对方说是玩笑话,再三强烈抗议,才停止了。
我记得这个人有过很多时候说话是质问、怀疑、鄙夷、批判、指责、泼冷水、说教、否定、嘲讽的姿态。
我记得这个人会经常张口就来负面评价我的物品、我看的书、我做的事,到后来真的就负面评价我的人了。
我记得这个人站在门边傲然自若地问我“你说你垃圾不垃圾?”
我记得这个人一脸鄙夷地对我说“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
我写完这些,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那么蠢跟这种自私自利、自大自狂、劣质人格的垃圾在一块。他这个恶心的垃圾,我后来跟好友这么说,这半年的经历能恶心我一整年。
这种语言暴力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冲击。在家里我爸妈从未这样指责过我;在外我从不认识这样表现暴躁、打压别人的朋友。譬如温水煮青蛙,语言暴力是一点一点加火的,我当时迷惑,难听的话让人难受,好像仅此而已;现在想明白了,非常愤怒。
伤害持续
我的直观感受是,我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受到伤害,而在关系结束以后,受伤害的感觉还一直存在。
离开的时候我可太开心了,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感到重获新生,感到自由,再也没有讨厌的人在旁边指手画脚。
但后来我一直看见这份伤害的影子。
总所周知,网络上存在很多针对女性的侮辱。
我网上冲浪时不时会看到类似发言或类似行径的描述,一边感概从前的白月光男友和现在的男友有多好;一边也会想起A男有多下作和不齿。拿最近的李静蕾事件来说,pua、煤气灯操控、自恋人格、情感虐待等名词下的解释描述和现身说法的评论,都让我联想到A男的一些行为表现。这些回忆仍然会带给我不安感和不舒服感,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需要很多时间去消化、淡化。
更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个人确实还出现在我生活的边角处。
我加入了豆瓣游泳群,最初看到这个人的发帖,虽然看着讨厌但我决定无视。直到后来我再次看到这个人的发帖显示他会去南体,瞬间巨大的恶心感反胃感涌上心头。想到再次碰见这个人的可能性,我非常愤怒、厌恶。越想越晦气,我退群了,也不想去南体游泳了。
这大半年期间这个人还用大号小号两次给我发豆邮,被我拉黑了。拉黑前手贱点开了主页,看到他自嘲xx no.2(我曾经说白月光前男友是xx),又是瞬间的恶心感,竟然有脸跟白月光比较,他连白月光的尾指都不如啊。
以及还有A男公司离我公司很近,有时候想起来这点,心里就担忧、抗拒上下班会碰见他,同样地,一想到这个可能性我就浑身厌恶。
女性困境
我意识到我的经历其实发生在很多女性身上,甚至她们的遭遇比我严重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想想假如是一个还在读书或初涉社会的小女生,早期的伤痛会延续影响很多年;想想如果是已婚女性,她需要处理是否离婚的挣扎、打仗一样的离婚过程、如果有孩子离婚后可能还需要定期与带来坏情绪的男方交涉,同时离婚后还得赔上漫长的岁月去疗伤;想想太阳底下那么多同类故事一句渣男概括了事,而女性背后的精神损耗是不被看见、不被承认的。
总结起来就是困境一,大大小小的情感伤害情况很普遍,但在社会里得不到正视,女性通常只能默默受苦;困境二,在有害关系里被伤害,伤害并不随着离开而停止,会持续影响着未来。
我20出头时就进行过相关自我教育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知道女性长久以来被轻视、被打击、被污名化的社会现实,自问对很多潜在陷阱是有警觉的。然而30岁的时候我竟然允许这种事情由另一个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简直难以置信。
这是困境三,在这个社会大环境里,任何女性都可能遭遇情感伤害。不管是学习过平等意识的普通人,还是北大包丽/李静蕾这样的高学历女性。
但正如所有不公事件里,我反对受害者有罪论,我不责怪自己当时再三的软弱无能,我只谴责施害者。他们这些人啊,一方面从小根本没被教育好,家庭和地方文化是罪恶的摇篮,另一方面永远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得学习改进。总有那么一些人十分可悲地根本没有同理心、没有共情能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施暴者。
反观现实,困境四,陷在泥潭里的女性,往往不容易逃脱,沉没成本越高,越难以摆脱困境。困境五,女性不幸掉进泥潭里了,因为缺乏共识而时常遭遇外界的不理解,而不是得到帮助。
我之所以把这个写下来,是因为我自己也感到很困惑,对方真的施暴了吗?是我小题大做了吗?我是怎么陷进被语言暴力的处境的?为什么我当时感觉不舒服还不跑?为什么我跑了以后还时常会有恶心感不安感?为什么我会有这些精神困扰?我想认真地梳理清楚。
这可能会衍生出困境六,我写出来了女性发声了(如果真的有人阅读了),站在对立面的人看了可能会大泼脏水,指责你也不是好东西啊动机不纯啊之类。网络上太多这样的跳脚了。
可能还会有困境七八九十吧。已经间接性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无论如何,我经历过了,我感受到了,我怕了。我再也不会默许、再也不要遭受这样莫须有的精神压迫。遇到不对劲的人,我会果断逃离,再也不要在感到损耗的关系里多呆一分钟。
共勉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