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郎诗歌的纯与真

槟郎诗歌的纯与真 作者:欧阳明珠 人需要旅行,如果不去接触未知,我们的感觉将渐渐迟钝,难以捕捉灵感的闪光。如果不去接触世界,我们的目光将不再放眼远方的地平线,当我们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日复一日的时候,它同时也局限了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凭借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与对诗歌的喜爱,学生有幸在于百人之中挤进了李槟老师的课堂,跟随先生的步伐漫步在诗文海洋中,感受天地的广阔、万物的玄妙。 旅游文学产生自旅游活动。记得有首歌的名字就叫《旅行的意义》,每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旅行,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旅行的意义。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讲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而日子就是路途中你经过的每一站风景,或美丽、或温暖、或忧愁、或喜悦。旅行是一场心灵的鉴赏,为了踏足那些想见却没能见的事物。人在旅途,背上自己的行囊,勇敢的迈出自己的步伐,为了远方那高山流水的美景,为了远方那诱人心魄的美妙体验,为了远方那难求的丰盛美食。旅行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去度过,也可以简简单单的走走看,亲近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在走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独属于自己的痕迹,欣赏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风情,文化传承,感受着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相同的心灵的交流,踏足在梦中时常出现的画面,这无疑是旅行的一大意义。 诗文与经历总是相辅相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李槟老师课堂上,我方了解到有如此赤诚的人,十几年如一年坚持诗歌的创作。先生又名“槟郎”,虽已是长者的资历,却如天真孩童一样仍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常年走访于各地,祖国的土地滋养着他的文学魅力,他的创作都来源有据,不是抽象的田园诗和玄之又玄的感谓,而是妙笔生花在游走间归于心,用笔尖抒写眼睛看到的真实。 槟郎先生生于安徽,先后从事于中小学教师、狱警,多年后又重返大学任教,游历韩国大田,人生阅历和生活沉淀都十分深厚,到达过的地方也是难以计数,恰好槟郎先生寓教于乐,给晓庄学子授课时也多从南京本地景点入题。本学期的旅游文学课堂一共讲述了秦淮河、牛首山、紫金山、方山、鸡吗寺、栖霞山等等南京著名景点的旅游经历。南京有山有湖有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十朝都会”,既是大自然的赐予,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对南京的打造。下面我想就秦淮河、栖霞山、紫金山、鸡鸣寺这几个南京较为著名的景点来谈谈旅游文学。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笔下的秦淮河,繁荣且凄美,走进秦淮河畔,在这朦胧的夜色中仍忘不掉心里的那一份牵挂。江南的河流不计其数,但是再也不会哪条江河能与南京秦淮河的婀娜多姿相匹敌,长江的上千年滋养,铸就了南京秦淮河特有的魅力。槟郎先生的《也说秦淮灯会》,娓娓道来,有如在和亲密的好友交谈:“移居南京二十多年/夫子庙去过多少回/初逢和再约都在这里/婚宴就在金陵春饭店”,寥寥几句,便勾勒了自己的前半生,让人思到人生如走马观花,多少起伏总会回归平淡,不如淡然处之。“人灯分离/年年没有多大改变/初看是新鲜亮眼/再看便没什么惊喜”,的确,太多太多美景良辰,雪月风花的故事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装了太多文人变老了,景色虽如之前一般,可现代化的商业营销总是侵吞了古传的气韵。 槟郎先生是出了名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闲暇时间总去登山“画牛”,他总说紫金山是母亲山,百爬而不厌。紫金山又称钟山、蒋山、神烈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誉,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对于这样的名山人们总是难以想象它的雄伟,而才华横溢的槟郎总是有办法,用《飞上紫金山》写出了紫金山难以言明的开阔壮丽:“明孝陵建筑如积木/中山陵如小钟/头陀岭上降落/高山巍巍在足下/城区浪涛般漫延/长江似一线掠过边际/故乡在江外云雾中。”城市是繁华的热土,山林是寂静的梵音。一冷一热,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一浊一清,成就了阴阳互相奏响的美韵,促就了凹凸相衔圆通的和谐。有了紫金山,南京的龙盘虎踞的美誉得以千古传诵。 槟郎爱山,便爬尽了南京大小的好山,槟郎也爱佛寺,甚至在年轻时就曾来栖霞寺出家,《重游栖霞寺》就写到:“那年失败的出家如沉渣泛起/现在的官佛一家的开会太热闹/那年的秋兩季实在太冷清/多少年来想逃离灼痛我的尘世/如来世界对我又太陌生/如二十五年前一般的/走到寺后右侧的千佛岩/恍惚自己就是个苦难的石匠/猛地跳进免里把自己化成了佛像/感觉如那年一样的强烈/人生就是一次次地盼着出家/身到寺庙又缩头而退吗?/生命啊,只有石头没有苦痛。”触景生情,这些伤怀并不是无谓的伤春悲秋,而是根治生活中发出哲思。槟郎先生令人唏嘘的前尘往事,却让我在感叹之余生出了一丝庆幸,也许三十年前的佛缘牵成,世上便多了一位参破玄奥的得道高僧,文坛上便少了一位独异呐喊的生活诗人。时值寒月,恰逢南京赏秋的好时机,栖霞山是中国的四大赏枫地之一,都说“春牛首,秋栖霞”,作为江南丘陵中翘楚的栖霞山,在南京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每次到了秋天,山中漫山红叶,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好像是一道晚霞在天空中漂浮。这里的古寺从南朝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兩中。”栖霞寺也是少有的千年古刹,品槟郎诗歌,总是有如此魅力,在他的影响下,我越发想去邂逅古刹秋色,越发想了解梧桐树背后的焦糖秋色。 让南京人头攒动的不止只有紫金山的日落,栖霞市的枫叶,还有鸡鸣寺的樱花盛开。槟郎的《樱花缘》就写过鸡鸣寺赏花的汹涌人海:“夹道樱花靓丽如银如缎如云/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接踵的红男绿女/陶醉在锦绣江南的胜景。”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如今的古寺配上了绚烂的樱花,不同于栖霞寺枫叶的略带萧瑟,樱花被槟郎在《鸡鸣寺的樱花》一诗中比作白雪、绸缎、海洋、祥云,“樱树尽花,花如雪/天女巧织的绸缎/锦蔟成精致的神奇的花朵/大片大片,如白沫的海洋/又如纯白蒸腾的祥云”,煞是可爱迷人,令人如痴如醉。 槟郎作诗,正如槟郎做人,不是大摇大摆的高调,而是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平合恬谈,如此诗风让我想到了梅尧臣以“平淡”为诗的审美追求,不仅诗风平和淡远,也追求平和淡泊的心境。“平淡”并非平庸浅淡,是在不大放厥词下追求深邃的情感意蕴,看似脱口而出,却底蕴深厚,挥笔立就,却独有见解和深度,通俗中见古雅,朴实里蕴深意。 都说现代难有好诗,其实并非是人们都不想写诗了,而是现在太多的人大多都浮躁,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和喜欢诗歌了。时代的变迁也许会引起诗歌的阵痛,但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世上都会有如槟郎先生一样热忱的诗人存在,我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到先生对诗歌的热爱之心,通过诗歌保持真我,当情感在纷乱世间不断的磨平,最后麻木,我想我的诗歌会提醒我:我是一个感情充盈的人,我应该善待我以后遇到的人与事,不是说所有,而是作为一个诗人,我尽自己所能地为柔情撑腰。这便是我向槟郎先生学习到的一切。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