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小比喻(关于全能自恋)
在自己家和在别人家的感受截然不同,一个是随心所欲,另一个是不敢放肆。今天突然悟道为什么婴儿有全能自恋?婴儿的整个世界就是母亲的子宫,整个世界属于他,他就是世界的一切。
这时有,全世界=自己家。
如果一个孩子在生命的初期一直生活在自己家,没有接触到足够的“别人家”(外部世界),全能自恋感会一直延续。孩子会认为规则适应我,我不需要改变,因为这是我家,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制定规则。
随着孩子和客观世界互动越来越多,“自己家”越来越小,“别人家”越来越大。
到最后,全世界=别人家
唯一的自己家是自己的思想世界,一个人成年后若要在社会上发展必定要学会在别人家生存。
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父母所在学校度过的,他们都是教师,因此,对于同龄孩子最初接触的客体,我却仍以为是自己家。我父母可能也隐隐有学校是家的感觉,因此我的全能自恋迟迟没有消退,一直持续到我成年。在父母的班上,我仿佛是世界的中心,我可以让父母为我修改规则。甚至我曾有过一种感觉:这个班是因为我而存在的,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是我的陪衬,其他同学是托我的福才得到这么好的教学(因为父母教学特别认真,其他科目的老师也给个面子,比平时教学更认真)。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成绩还不错,中考乡镇第一,全县34名,我为此很得意。可到了高中,情况急转直下。我很难适应新环境,班主任开始对我有特殊照顾,可等我成绩滑坡,他的态度满满冷淡,我对此非常不满,内心非常焦急,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以前一直是第一名,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失败。以前成绩退坡会有各种老师关心我,帮我维持在第一名。可在高中,特殊对待再也没有了。高中三年是我最不想回忆的,很难受,很慌张,很费劲,很努力,却一直提不起成绩,仅仅有两次成绩满意,其他绝大部分时候,成绩都不如意。
我找过许多次老师,但老师除了给些心理安慰,说得更多的是 你要自己努力 。不知为何,我总感觉自己使不出劲,全身都绷紧,很累却做不出成绩。
最后高考的时候一夜没睡着,考试也没发挥出水平,仅仅把最基础的分数拿到了。
上了大学后,仍旧没转变过来,害怕参加活动,要么觉得活动没有意义,要么看不惯为几个奖品或绩点争地头破血流地同学,我还保留者让别人来适应我地习惯,等着等着,大一大二过去了。在这两年里,有的同学参过了许多社团和学生会活动,收获了友谊,锻炼了交际能力,有的收获了爱情,每当路过情侣,内心忍不住羡慕。可那时候不敢表达个性,别说打扮,连许多衣服都是以前从家里带来父母买的,不把衣服穿破不舍得换。因此大学时,我一直土土的样子,根本没法吸引异性。不参加活动也就没法认识新同学,其实我内心很想与人打交道,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这样大三快过去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打英雄联盟上,突然意识到自己啥也没学会,马上就要面对就业,内心慌地一批,于是急急忙忙准备考研,将全部地希望压在上面。当时感觉还没真正体验大学生活呢,怎么就要结束了。考研的八个月真是孤独寂寞,凄凄惨惨,一度内心十分抑郁,学累了躺在床上总感觉心里少了一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心里没个着落,初高中那种集体感难觅踪迹,只能单打独斗。这种集体感的缺失让我有种溺水的感觉,总想抓住个什么东西。回忆从前,想想心里最看重,一是 一所真正的985学校,高中那种遗憾,深入骨髓的遗憾,我一定一定一定要弥补!二是 高中暗恋的文科班女生,她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高一月考的时候,我曾坐在她的右边。当时的我还可以和她在同一个考场,后来成绩退步,只能遥望。有朋友说你到底是喜欢她的成绩还是喜欢她这个人。我都喜欢。她和我同姓,都是单名,我仿佛把她看成期望中的自己,希望得到她的认可。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配得上她,能理直气壮地和她交谈。后来研究生心理咨询时才知道,我一直活在权力维度里。我对力量的强弱太敏感了,害怕和强的人谈话,又看不起弱者。在我心里只有高低,没有平等。可怕的是我不再能维持自恋的高位,也就是说,我成了弱者,弱者是要被看不起的,是要被欺负的,我好难受,学校组织的一次次活动,我都不敢尽力表现,我得了习得性无助,我感觉被彻底打垮了,我感觉受到了迫害,我尽量回避一切人际关系,蜷缩在自己思想的安全屋内。
-
下弦通道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5 15:59:26
-
摇头晃脑的路灯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4 17:48:06
-
豆友203153420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6 09: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