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鱼》故事片段
里子时和方植穿过一个狭窄的楼梯,一个宽约三米的街道口出现在面前,仿佛透了口气。不料抬头看到对面的高坡如海浪即将覆盖心口,压的人疲惫,没有攀爬的念头。
“这不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里子时说。“但这地方我来过很多次,几乎没有变化过。面前的这段水泥坡是我小时候记忆的样子,而“我家”就在这段水泥地的后头。”说“我家”的时候她的目光坚定,确信自己在这个梦中有一个家。方植一如既往的沉默,她知道梦境个人话语的前后不一将现实混淆重构是常态,这里真实的部分只有眼前这段让人疲惫的坡。而她要做的就是跟着里子时爬上这段“回家的路”。
梦境里的路基本都会被梦主减轻行动难度,所以爬上这段坡并没有想象中辛苦。
“我家里没有人。”里子时抵达坡顶的时候转头看着方植说道。“只有一个个黑色的洞,我常常用意识穿越这些洞。例如沙发有个洞,里面有很多我爸抽完的烟头和满洞的拳头印;书桌有个洞,那里面的角落里堆着零散未完成的稿纸,一只从不装墨水的金色笔尖的钢笔和一盒已经干枯的英雄牌墨水瓶,还有衣柜里的洞,衣服下埋着一个女人,永远不腐坏也不呼吸……”说完她走到一个门的门口,掏出钥匙,把门上了锁。
方植一如既往的沉默,她已经进入了里子时的家里,坐在了沙发上,同时她还站在里子时的身后。
这是我的小说《溺水的鱼》里的零碎片段。在表达一种梦境中的抽象场景,人物不按常理的出现在双重时空里。在进入和退出之间进行故事的讲述,因为意识和梦境是没有时空束缚的,所以也想试试能不能写出这种效果。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