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xx的,都是阳光
大概上辈子是一颗向日葵吧,所以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总是是阳光,柏林的阳光,泰晤士河的阳光,博洛尼亚与罗马的阳光,以及镰仓的阳光,大概算是最难忘美好的阳光。
北京到现在最让人难舍的,大概也是阳光了。很干净,爽朗的阳光,好像一个人灿烂的笑容。我常跟人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北京阴天少,我多半只能做个废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生长在南方,阳光弥足珍贵,所以好像海南之于苦寒的东北,一旦来到一个可以撒欢享受的地方,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但并不是所有强烈的阳光都给人的一样的感受。对上海第一眼的印象,也是阳光。应该是开学报道第一天,爸妈带我到寝室帮我布置床铺,那几天都是大晴天,我站在寝室的窗前发呆,阳光在对面的宿舍楼刻下了无数冷漠的明暗线条,乏味到令人眩晕,立刻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想到要在这样丑陋如监狱的宿舍楼生活4年,内心充满了不安。所以无比感同身受《局外人》中男主开枪杀人时对于阳光的描写,对于阳光的感受,好像带着着内心的秩序,一旦混乱,就犯下一堆蠢事。事实证明,在上海的4年,果然异常艰难,我成功活成了一条咸鱼,所以毕业以后,我逃到了北京,虽然当时生活条件挺差的,仍然过得如鱼得水,内心特别踏实。现在每年都会去上海看朋友,随着年岁增长,那种让人不安别扭的感觉已经越来越淡了,但每次想起刚到上海的那一幕,还是忍不住打退堂鼓(这两年忽然很想法去苏州生活工作,也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一直非常犹豫)。
自从开始开淘宝店,阳光就成为工作的助攻,因为晴朗天气拍出的照片,颜色总是特别的干净本真,后期非常省事。而阴天出来的照片,就无论怎么P都脏兮兮的,无法还原本色,不如晴天时效果的一半。只有少数面料是在昏暗的光线下显色且更美,比如丝绒,所以丝绒真是一种不符合北京气质的面料。
都说把热爱变成工作,是毁掉热爱最好的办法。阳光也一样,本是丰沛的资源,但今年偏偏北京的阴天变得越来越多,而疫情带来的各种压力,让工作和生活捆绑得更加密不透风。阳光如周末一般,变得稀缺珍贵。因为频繁的人事变动和年底大促的压力,以及忽然空降楼下装修,只能用身心疲惫四字形容。阳光拍模特要用,拍平铺要用,自拍也要用,然而员工突发情况错过,睡眠不好错过,上新直播也会错过。国庆之后算下来能安心享受的晴天,只有双十一完结的那个下午,以及双十二结束的今天。
掐指一算,从读研到现在,竟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从在上海被令人眩晕的阳光刺中忽然掉落,一直下落了7年。然而毕竟那时年轻,奋力抓住悬崖上的一根树枝,也可以停止掉落。而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攀爬,再不敢松懈,而阳光即是攀爬的借助,又成了攀爬的目的。拼命的利用阳光就是为了未来有一刻能无忧无虑的享受阳光,想来真是一件非常荒诞的事啊。
此刻书写阳光,只是静静等待头痛到来的消遣,等待药物安抚的无眠之夜,静待从深夜耳机里传来的音乐,雨声,人声,代替那永远不会出现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