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的你如果穿越回古代,你要去哪个朝代呢?
假如有个机会你能穿越回古代,而你也特别喜欢看书,那我强烈建议你去明朝吧。
明朝的出版行业那是相当的火爆,出书是一种时尚,上至皇帝达官贵人,下至普通读书人都热衷于出书,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刻版印书。比如有人考上进士了,他首先会出版一本自己的文集,等退休了要出本回忆录,连si了还不忘出版本墓志铭纪念文集。而你在现在喜欢看的正史、野史、神鬼小说、宫斗小说,虐心爱情小说在明朝也是非常流行。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明朝的出书盛况。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全书加上目录共计2万多卷,1万多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小说。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明代小说佳作频出,各种题材的小说交相辉映。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出在明朝。其他小说比如短篇的“三言”“两拍”、神鬼小说《封神演义》、探案类《海公案》、《百家公案》、世情类《金瓶梅词话》等都是传世经典之作。
你可能要问,明代出版为什么这么发达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这和明代皇帝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书离不开的。朱元璋刚刚在南京称帝,于洪武元年八月,诏除书籍税,就是下令免除笔墨和印刷产品的全部税收。朱棣在编辑《永乐大典》的时候,对搜集图书的人说:“买书的时候不要计较价格,只要是好书,就尽量满足藏书者的要求。”朱棣还说过:“金钱留给后人的好处始终是有限的,但是书籍留给后人的好处却是无穷无尽的。”
另外,明朝的出版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出版的发展。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里说:“明朝的出版业技术位居世界第,文风最盛的宋朝只能屈居第二!”此话可不是吹嘘。明朝时,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省造纸业已经高度发达,能生产各种优质纸张,如皮纸、竹纸、桑纸、宣纸等。先进的木、铜、锡、铅等活字印刷术也成为明代主流的技术。明朝也发明了彩色印刷的方法,可在书籍上多色套印,并首创蓝印,以靛青取代黑墨来刻印,使得书看起来更显档次。
在这种大背景下,明朝的出版业就这样蓬勃发展起来。中国形成了以南京、福建建阳、安徽徽州、杭州苏州为代表的图书出版中心,出现了很多图书出版商。这些出版商和我们现在的出版商一样,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书好卖就去出什么书。老百姓喜欢看皇上的风流故事,宫廷秘闻,皇帝心术,没问题,书商马上组织文人马上编一本,几个月就上市。
在众多的书商中,出现了一个天才的营销专家,叫余象斗。著名作家马伯庸则如此评价余象斗的行事风格:“紧随市场风潮,运用营销手段刺激销量。无关产品质量,无关人品节操。”我们来看看余象斗的神仙操作。
余象斗有个长辈写了一本畅销小说叫《列国志传》,初出茅庐的余象斗接手书坊生意以后,亲自出马,跟风写了一本《列国前编十二朝传》,并在书里夹了张广告,上面写着:“要想知道前编之后的故事,抓紧去买《列国志传》。”然后他把《列国志传》重新翻印了一遍。读者买了《列国前编》,自然就去买《列国志传》,两部书互相带动,赚了一大笔钱。

几年以后,经典著作超级畅销书《西游记》横空出世,读者们都疯抢买这本书。这个超级IP我们的天才余象斗怎么会放过,他亲自上阵,快速写了讲真武大帝的《北游记》,讲华光的《南游记》,又花钱买了版权出了一本讲八仙的《东游记》,东凑西凑,搞了《东南北三游记》,向外吹嘘说是吴承恩的姊妹篇。读者们一看又出了三本,高兴坏了,马上疯抢,买过来一看,写的都是垃圾,但是也无可奈何,买了概不退货,只能吃了哑巴亏。
余象斗有趣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穿越回明朝看书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读好书,分享好书。
欢迎大家关注清泉静读,我将持续和大家分享有趣的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