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
网络与媒体的发达,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可是固化的阶级、先天的条件又让我们举步维艰。似乎幸福就在眼前,但是我们996、007,拼死拼活,卷来卷去也够不到它。
这就像如果我们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滋味,我们就不会去奢望它。可是我们吃下了智慧果,我们从沉睡中醒来,还要再把眼睛闭上、脑袋裹紧,假装麻木地睡着吗?
这两天在思考国家治理实难。既要开民智,不能让所有人都不识字、不明理,又要愚民,不能让所有人都识字、都明理。总有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先聪明起来,剩下的再等着做一棵棵光荣的韭菜。
看清了这些,年轻人觉得苦闷,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过不上想要的生活。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解决温饱,更是一种精神愉悦的生活。我们想要更多的时间看书、听音乐或者放空,我们想要闲下来,悠闲地浇花或者逗猫,我们想要掌控自己的时间,不是用来在疲惫的工作后补觉,而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做些有意思的事。
于是,我们被贴上“懒散”“怠惰”“不思进取”的标签,可是我们想要的又有什么错呢?我想小时候我们说梦想是买一套房,大人们可能还会不开心,觉得这小孩子没志气,不做科学家。现在,我们的梦想还是做科学家,其他人就要说我们有病。
这只是一个比方,我们也许没有改变,变的是他者对于我们的期待。不能否认,人要成长、要改变,但是我们终究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一套房子啊。
我不会说什么“人生实苦,苦中作乐”,不是说它不对,而是“乐”这个东西太难达到了。因为达不到这个口号,我们又开始自我怀疑,“我不快乐是我的问题吗?”由此自己和自己卷了起来。
我更喜欢里尔克的一句话,“生活的艰难永无止境,而因此生长也永无止境”。是啊,不因自己不快乐而焦虑,只是淡然地告诉自己,这个坎我会过去,我只是需要时间。这种像植物一样缓慢地、平和地生长,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观吧。
但是,这句话我可以宽慰困境中的自己,却不能因它而遮蔽了我的眼睛。问题是存在的,尖锐而紧张不起来的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有目共睹,有怒难言。
教育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改革,而这几批本科生大军还是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本科生如此,研究生亦如此,甚至到了博士,独木桥依然伫立。
于是我们被教育要降低期待,认清现实,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应该感恩戴德。可是我们看到了,现在的世界,有钱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面对飞涨的物价和难以高攀的房价,我们捧着杯水车薪的手颤抖着伸出,又缩了回来。
“生活的艰难永无止境,而因此生长也永无止境”。我只能期盼着,不仅仅是我们在生长,我们的社会也在生长。在人类与社会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两者不断磨合、和解,希望有一天,我们伸出的手捧着的不是微薄的薪水,而是鲜花与枝叶;希望有一天,年轻人不再苦闷我们今天所苦闷的东西;希望有一天,父母不再把自己的期望复刻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童年;希望有一天,这些都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