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 ——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辉煌到滑下神坛
深度剖析联想自废武功痛失做强内力之因:
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
——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辉煌到滑下神坛
陶勇著

序言:联想不应该是今天的联想!
“我是看着并一块推动联想成长的人,我希望联想能更好地发展,但如果很多事实被扭曲的话,那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看到的是事实,我是有话要说的。”2009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对于联想来说,成也倪光南、败也倪光南!
作为联想创业元老——联想早年的灵魂人物、联想(唯一)首任总工程师,在笔者看来倪光南对联想的情愫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位联想初创时期的技术开拓、奠基和领军人物——“联想”名称也源自他主持研发的科技产品“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简称‘联想汉卡’)”——因为和联想的分离导致自己的科研人生功败垂成!无独有偶,联想因为倪光南的离去而丧失科研生命力、瓦解技术创新力、消逝产业竞争力,以致在贸工技道路上越走越窄,每况愈下、每下愈况……
我对联想的研究始于2014年,在研读有关联想的几百万字资料中,每每为联想早年取得的瞩目成就惊喜不已,与此同时,又屡屡为联想之后的没落感到痛心不已,真是百感交集、不忍落泪!
而在凑巧了解到华为崛起的经过后,意外发现华为与联想的发展历程居然有着相似与相反的路径——在研读华为上百万字资料中,华为的艰难创业历程与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让我感到震撼!真是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有感于联想发展、华为崛起的酸甜苦辣,我先出版了比较管理案例书《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简装与精装版共计近十万册),后出版了《华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但是,我始终不忘“初心”,作为国内知名IT作家,我是研究联想“起家”的,所以,我应该专门为联想“想身定做”一本专著,才不枉我苦心孤诣之经年研究。于是,《抛弃创新 再难联想——联想卅七年,从创造无数IT神话到滑下神坛》应运而生。
因为书稿内容涉及不少有关联想的“敏感”话题与尖锐批评,出版社顾虑惹麻烦而不愿出版——我自己从不花钱买刊号出书,所以,决定先行在网上以系列的形式发布全部书稿内容,最后有机会再集结出版纸质书。
在上传网络之前,我先把书稿与朋友分享,聆听真知灼言,以便自己修改完善书稿内容。
“书稿看了,老兄辛苦。部分内容属于内部材料盖公章,估计出版社担心引起麻烦,整个书的框架结构没问题。致敬!” 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战略创新课题组领导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专家顾问、新华社原内参室主任杨兆波对我首肯道。
“陶勇,我们问了几家出版社,他们都说,太敏感了,不敢接这样的书稿。”求是杂志社前副总编刘润为这样跟我说。
而国内某著名科技类门户网总编的一番话也令我颇受鼓舞:“书读完了,叹为观止,对资料收集的细致和严谨,大为佩服。我可是第一时间用一个晚上读完了全文,非常钦佩您的专注、执着。我拿到的第一晚上就读完了。”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我和这位总编之间围绕此书产生了有趣地讨论——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我和这位总编之间围绕此书产生了有趣地讨论——他指出,我的批评有些用力过猛,不免带上了主观色彩;而联想亦非全无成绩可言,其中可取之处还是要加以展现,并强调联想经过一番努力,也成为了全球PC第一等等……
笔者并不否认联想的既有成就,在我的《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中,对联想市场、产业链、品牌等也给予首肯。可是,我们应该看到联想这些成绩都是表面“繁荣”,其比刀片还薄、毛巾拧水最多十数亿美元净利润、低微的利润率与每年花费数十亿、一两百亿美元购买微软操作系统与英特尔芯片,还有购买美国等(包括台湾)微机主板等零部件相比,简直不忍直视!
有鉴于此,笔者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观点完全一致:“联想不该是今天的联想!”
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翔实、令人信服的一手资料,旨在揭秘、探究联想由盛到衰的根本原因。从而让人们深思:中国高科技产业未来发展中,创业者、创业家和企业家怎么才能避免重蹈联想覆辙!
为了让广大读者尽早阅读书稿正文,我在这里不再浓墨重彩的赘述,愿大家读完本书后有所收获,并欢迎发表真知灼见!
谢谢!
陶勇
202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