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
今天微博连挂了两条热搜,90后女博导五年60篇SCI,常被认成学姐。事情的主角我在复试选导师的时候考虑过,毕设做的方向也基本符合,但只读硕士的话,我想钙钛矿并不是什么好的方向,所以就排除掉了这个选择。她的学历轨迹是从华东理工大学,公派留学,英国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这似乎是一条可以复制的成长轨迹。可惜我错过了很多机会,这个机会我曾经也有过,不过我本科期间成长速度太慢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杂乱的事情上面。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我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决定了我不可能做出超过我思维边界的选择,但很快就从宿命论,到决定论,到积极心理学,我可以。
我2020年上半年做的事,我抽丝剥茧,仔细回忆过往,写了数万字的佐证材料,终于得出了结论,我如今成为现在的我,全都是因为这些和那些,这其中的许多都追溯到了童年,那时的我似乎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恰当的理由。对,就是这样的,我不可能改变,我深陷宿命论的泥潭,人生无意义。
去年的十三邀中某位说的话把我从宿命论拉扯到决定论之中,这中间的每一步我都无比确信自己找到了最终的答案,但在逐渐的认识之中,现有的规则和秩序一步步被打破,
宿命论是我疫情半年来无数个深夜时分,完全放下包裹自我的外壳,敏感,孤独,回忆,找寻有关此刻状态的所有根源。那种感觉仿佛前二十年的事情在短时间全部压在我的身上,我无比确信我无法做出规则外的选择,未来不可改变。这是2020上
决定论是在深入学习马哲之后开始动摇的,马哲的学习是因为要考研,《十三邀》中忘记名字的哲学家说的话,像是拨开云雾见明月,我开始相信现在的力量。我相信过去无法改变,但此刻的主观能动性仍然重要,我认为未来可以轻微改变。这是2020下
积极心理学是在读过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后开始播种的,核心观点是此刻的任何状态只要想找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原因,但真的是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吗?原因和结果之间真得存在联系吗?我相信自己可以做成任何事,无关过去,过去的一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每时每刻我都是一个全新的,全能的我。这是2021上。
时间来到了2021下,而我又有什么想法呢,也许只有到了2022上,我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真正看清我的心理变化。现在只能描述表象,勾勒轮廓。
我无比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我不相信自己的勇气。我相信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情,只要我想的话,但怎么能让我真正的去想要做一件事,这件事让我无比困扰。
根绝我的一些特质确定一些规则
一定要拖延到最后一刻,
同一时间内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其他会分心
我要让自己时刻都处在危险的边缘,这有助于我的习惯。
明天补完后半部分,太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