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在云端》
看过原著,你就明白为什么在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奖记录中一定会有最佳编剧或者最佳剧本改编的条目了。你一定会奇怪它为何曾经上过畅销书榜。
且相对于电影的主题明确,小说仿佛便是在用一种戏谑的手法来呈现最开始瑞恩在飞机上对于畅销书的评价那般——完全没有情节。本书突出且唯一的特点便是散。
散是散,但并不乱。但这样的小说实在太缺乏让读者持续阅读的动力。作者似乎也对此有所觉悟,小说进行一半时急忙在故事里添加扣子。只是作者对于剧情的把握能力捉襟见肘,不过几页,他自己便将扣子揭了底,并且很快重新开始让主角漫无目的般地在小说中行动起来,仿佛进入了一种激情洋溢的梦话状态。
当然,书中用航旅生活象征工作和家庭的疏远,用前妻的现任丈夫这种家庭主义缩影和主角对比家庭和被资本社会工作制度迫害的家庭;在没有大数据概念的年代,想到有一只“大数据”的黑手操纵消费者,进而以大数据操纵中产阶级数量这类的想法,还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他这样没有张力,同样也没有重点地书写,对于小说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呢?
之前我阅读过遥远的救世主后,对于豆豆用那样普通甚至有些平庸的写作能力却完成形式上那样紧凑完美经典的作品而感到惊讶。进而我在很多人面前便毫不隐藏我对于豆豆的崇拜。
于是有人对我说,豆豆写的东西太过“爹味”。我追问何为爹味。他便说,就是说教意味太浓。
我不由得想,的确,遥远的救世主中总是将本应虚化在另一事物中的象征的概念明确写给读者看,便是在指着知识点教育读者的老师一般。但当我问能否理解豆豆所说的女人是“形式主义的典范,辩证思维的障碍”时,他却避而不言。
也许,读者厌恶被明确写出的结论,哪怕结论是正确的。
又或者,其实每一本书都需要一个改编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