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台尼,八彩棋
YYDS(You Yi Dian Sao)

费明举•白斩疾 第93回
24岁,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排名赛冠军,而且是象征着业内最高荣誉的三大赛之一的冠军,这个夜晚,对中国小将赵心童来说肯定是沉醉的。
和两年前一样,看了开场的5局,带着些许的期待和忐忑睡去,5点来钟若有所定的惺忪醒来,抱着看看结果兴许还有最后几局可以瞧瞧的企图打开软件,果然,正好看了超分的那一刻。

同为职业选手的兄弟主播小果冻还没有褪去刚刚的紧张,满脸呈现着比小赵还兴奋的欣喜,大声说道:“拿下了,拿下了,明天的头版头条……”
他说中了前半句,确实拿下了这局,拿下了比赛,拿下了冠军,但头版头条,他和我都对这项运动盲目乐观了。
整整2天过去了,代表着话题流量的某博和逼乎,莫说热榜前十,连TOP50话题里,都不见小赵夺冠的消息。
如果说16年前,18岁的丁俊晖就拿到了英锦赛冠军虽然比着这一次更加惊艳,但那时的消息传播方式还传统而落后,所以没有引起巨大的轰动还有情可原。
在信息传递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的今天,仍然没产生任何预期的轰动,只能说,这项运动,真的已是dead game,遭到了流量的唾弃。
平心想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真心中意的也越来越趋向于无人关注的dead game,棒球是这样,斯诺克是这样,刀塔是这样,就连全球运动足球,最近的一次欧洲杯喜爱的也是早已鲜有人爱的意大利。
但正因为是dead game,被资本所抛弃,被流量所忽视,所以筛除了追逐热度的“饭式”观众,没有了LOL夺冠时全网嘶吼的“EDG NB”,有的只是老家伙们的相视一笑或黯然无声。
为什么越来越无感于热度激荡、全民热议的高热项目,而情有独钟看似悠闲的斯诺克,淡化对抗、自我对话,应该是重要的缘故。
为什么有的人钟情喜形于色、潇洒飘逸的火老师,有的人热爱无论何种乱局都能抽丝剥茧的张海根,有的人独享任你刁钻困难、只要有理论可能我就能打进的马桂莲,可就是很少有人喜欢不知是被谁头一个叫出“大师”名号的塞尔比呢。
我认为,塞尔比的战术打法,让这项运动掺入了过量的对抗元素,以一项比赛来说,赛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不求自己打得最舒服、完美发挥,只让对手打得不舒服、比我还烂,从而赢得比赛,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打法。
但斯诺克,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闲适人士来说,与其说是一种运动,更像是一种艺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跟对手对抗,不需要比对方优秀,很大数量的斯诺克爱好者,都是在和自己较劲。
不断提升自己的单杆记录,甚至于打出147这种业余圈子可望不可及的梦幻成绩,是每个真正爱好者的心头好,比着我赢你多少分,做你多少球,开心多了。
只要趴在这张绿台子上,就摒弃了一切的杂念,就好像钓鱼佬那些钓竿坐在小马扎上一样,像马拉松跑者戴上耳机看似机械的甩腿奔跑一样,此时的世界,只有自己,没有旁的,这,才是真正的宁静。
这种宁静,才是每个真爱这项运动的人,真正想要追寻和体悟的吧。
即使观看热门运动足球,也没有了疯狂热爱某队某人的不理智,我爱的,只是那赏心悦目的打法。十年前传控精准的西班牙,十年后铁闸式防守不减、但进攻更加赏心、合理、创造性十足的意大利,都让我有了这样的体验。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自我感动,我并不否认,但感动自我、安慰身心,只要获得了愉悦,又有什么不对呢。
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希望我喜欢的项目永远都是dead game,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参与者,少一些哗众取宠的掺乎人,大家只是单纯的喜欢,单纯的宁静,单纯的享受。
这样,多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删)

输山有戮勤为井,淆海无牙苦造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