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产jie级•冷战以后,穷人被“普通人”开除
一、一个现象,现代社会,穷人,无产者,大量主流人口被开除出“普通人”这个社会学构建。 小资产阶级讲话多,社交多,拉帮结伙多,构建了普通人的意识形态。(吃喝玩乐) 微资产阶级焦虑的模仿小资。 现代无产者的原子化,也不像原来群居的农民和早期工业社会,也难得到自己是普通人的意识。 穷人在现代精英主义话语体系下,只认为自己是loser。因为工作体系、社交体系、消费主义体系,都在排斥自己。自己也自认,“不合格的人,不合格的父母/子女/爱人”。(类似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的点,那本书我没看,想来是如此) 大资产者比较特殊,大资产是活生生的力量,是神灵,大资产者是筛选出来的祭司,约束着他的一言一行,不会视自己为普通人,视为资本神的奴仆。(新教伦理,为上帝劳动,管理财富。大资产者大概率要为大资产、现实主义献祭灵魂,否则大资产就要抛弃他。慈不掌兵之意。)
二、唯物主义、人本主义、道家意义上的普通人 每个人,都是历史、人格、人本意义的普通人。但现在只有少数人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普通人”。 平凡不平庸,躺平不躺倒。
理解自己是这个层面的普通人,是小资心理健康和接纳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步,下一步是觉醒,乃至自觉成为无产jie级先锋队。 三、历史层面:20世纪资本主义min主的热月倒退 穷人被“普通人”开除,是现代社会大量心理问题的原因。惊人数量的穷人的沉默和压抑、自我攻击。 当然,不是说封建社会穷人就是普通人。 只是20世纪在min主化和总体战背景下,各国都加强了“人民”的宣传。
(这里想到,印度min主化的落后,就是没有受到灭国战争的直接威胁) 短暂的人民化,在新自由主义之后惊人的倒退。也就是苏联解体,gc主义衰退之后。
穷人对于上层阶级,失去了国外热战、国内反封建背景下的炮灰统战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开闸放水,进口穷人。
以前曾经试图革新“普通人”的定义,劳动者,旧版人民币的封面人物。“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失败了。纸币换成了粉红色,而真正的红色褪去。
附注:前文《普通人神教》,是类似福柯疯癫与文明的想法,谁定义了普通人。
2020年5月写的,那时候还没有搞明白马列,想问题拎不清楚。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幸存者,而非受害者:对于不好的人和事 (2人喜欢)
- 产业降级,相控阵白菜化(印巴冲突歼十C战绩背后) (2人喜欢)
- 市场与看人,在波动下无论看多、看空都永远正确 (1人喜欢)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