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毕业设计的前置操作:“毕设实习报告”
因为归档的实务操作,又要“看”一遍去年的“毕设实习报告”。还是那句话,很多人把这些“报告”当作没有价值的“鸡肋”作业,只想着怎么糊弄。
然而,我始终还是认为每个课程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否则,就取消(比如,二三四五年级,每学期还要求交的几十张什么“抄绘作业”)。
毕业实习报告,是在毕业设计任务书出具以后,进入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假期调研。就需要针对任务书进行解读,解读出设计面临的背景、问题,对可能的设计方向进行预判(建筑师的基本功吧),然后进行适当的文献阅读,从中寻找一些经验性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为自己去现场现场考察实习做好背景研究、方法设计,对考察的具体内容做好计划。
然后,可以结合以上分析,找一些国外案例,不管是自己实际去过的,还是单纯纸面的,对预判的设计方向,在当前设计前沿层面有哪些理论、案例、趋势进行适当的阅读和了解,最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然后,带着毕设任务书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可能的方向,以及理论、方法和具体内容(不同案例的具体学习内容肯定是不同面向的,要对参观案例有一定的提前了解,同样可以经过文献阅读和案例图纸阅读),找实际案例进行现场踏勘、调研、分析和解读,不只是探索实际调研案例的成功之处,还要看这些案例的不足之处、失败之处以及新出现的问题(比如产业组合、功能组合等等)。
最后,将以上过程写成一篇简要的报告。对实习调研以及调研准备和调研设计过程进行综述,得到调研结论。结论应该是直接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肯定不能是“我收获了很多”之类的空话,尽量不是“理念上如何如何”,“文化上如何如何”。如果要总结理念,也应该总结通过理念以什么策略或逻辑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好处,因此方案上具有什么特征。 针对问题,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逻辑解决;设计手法,以什么方式、什么逻辑……其实很难具体地说借鉴该从哪些方面,要看设计者对任务书的解读,对设计本身的理解,以及对设计操作过程和设计方案的掌握。
但是,毕业实习报告,应该通过以上方式,就为自己接下来的毕设提供一个大概的目标框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隐隐约约的目标,在后面的毕设过程中逐步清晰、坚定,有深度和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