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学古筝,古筝知识干货——古筝声音问题解答
常见症状:“木头音” .声音发闷. 音不稳定. 跑码. 工艺粗糙..
“木头音”--病因: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
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数据合理, 则发音灵敏。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到5%,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的数据。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所以一台完全无“木头音”的琴很难得,一台筝如果只有一两个“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一个过分强调用料和工艺而回避“木头音”问题的厂家,在音色上绝对是外行。
声音发闷--病因:面板含水率过高。
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古筝所用木料过潮,易开裂、变形、音闷。遗憾的是,很多厂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因为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储存。
音不稳定--病因:弦轴板和弦轴使用不当。
常见古筝弦轴螺纹较粗,易走音,用钢琴弦轴(罗纹细)替代可增强音的稳定性。
弦轴板多用色木或多层色木板,随着色木的的价格成倍增长,好多厂用杂木代替,无法保证音的稳定性。
跑码--病因:1.码脚弧度与筝面弧度不吻合(好多码脚是平的)2.筝体过平,纵向弧度小。第2点很多弹筝者不知道(包括演奏家),纵弧度大些会增加弦对面板的压力,也会改善低音,“敦煌”的低音不够浑厚,与筝体过平有关。
工艺粗糙--一般来说工艺粗糙的筝囊括以上所有缺点,工艺好做,音色难做。好做的都做不了,也懒得去讨论它了。
古筝首先是乐器,然后才是工艺品。没有音色,即使做得很漂亮,也只是一个上了油漆的木制发声体而已!各位认同吗?
如发现某一弦有沙音,俗称“狼音”, 可能是琴柱上端牙骨的缺口将弦夹住影响了震动,只要用三角锉将缺口的两侧扩大一些就可避免。
如发现某弦不发音或发出沙音,用手捻一下此弦的外缠尼龙,如果捻的动,说明尼龙未缠紧,阻碍了弦的震动,则这根弦是次品,必须更换。
如发现某一弦的码子在用力弹弦后有柱底打面的声音,俗称“跳码”,这说明弦的张力不够或有效弦长太短,或码子高度不够。先检查一下是否按编号排码的,如果排列没有问题,可将这只码子向左移动一些再上紧琴弦即可。
如果发现筝体不平,检查一下筝架摆放的地面是否平整,设法把筝架放平,如筝架腿有长短则用锯子锯掉长出的部分即可;如使用的是组合架,可在筝体与组合架有空隙的地方钉上一块厚度相当的橡皮就可将筝放平。
如拨动琴弦时筝头处发出嗡嗡的声音,请检查一下筝头琴盒盖是否关紧,如盒盖密合不好的话是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再者察看一下筝头琴盒内的物品是否排放的不平或是触碰到盒内的琴钉,还有筝盒内不要放置太多的东西,如果放的东西较多或不平的话在弹琴的时候会引起盒内物品的共振,从而产生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