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 |存在也许只是幻想而已

🌵“多重人格”,被官方定义为解离性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
🌵解离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具有超过一个(一般如果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独立人格,就如同在一具身体里住着好几个“人”。
.
🌵解离(Dissociation)是一种应激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轻重不同的等级。
☄️轻度解离也被叫做神经性否认,它是在我们面对痛苦时,暂时改变自己的性格来逃避某种感觉。
☄️而极端解离则是一种持续性的完全解理状态,解离性人格障碍就是一种极端解离的体现,心理学上认为这与患者幼年时收到的极端创伤刺激(例如反复遭受虐待折磨等等)有关。
☄️患者的幼年受到了伤害,从而通过极端解离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来隔断痛苦和恐惧的折磨。
☄️处在解离状态的人由于大脑的自我编辑,通常无法确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无法将记忆完整地融合起来,对周围人的质疑会感到委屈或恐慌。
☄️通常大多数解离性人格障碍患者即使能够局部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异常,也不会袒露出来。
.
🌵是谁杀死了知更鸟?
🌊被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性格,甚至物种。每一个人格都是独立的,拥有稳定、完整的思考模式和记忆,它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
🌊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就像心电感应。也有一些情况,人格之间并没有察觉彼此的存在,这会导致严重的“遗失时间”现象。
🌊通常原本的人格(即未产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称主人格)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不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
🌊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愿意合作,那么就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关键线索。
.
🌵音乐剧《Interview》中患有解离性人格障碍的连环杀手马特、《化身博士》里拥有双重人格而痛苦自杀的Jekyll博士,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被称为“怪物”。
.
🌵也许正是他们童年从未得到过爱,所以即使变成怪物也要拼命长大。
.
🌵实际上,通过治疗,重建安全感,一些解离行为会得到一定控制,他们身体里的每个角色与功能也会得以改变、共存共生。
✨“于是碎片拥有了生命,蠢蠢欲动不肯安静。它们创作出故事就像是经历,都像是真正存在过的事情。你如何确信我说的,都是真实经历。幻想、妄想、狂想,都是想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