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文摘 | 全山石:油画的本体语言
油画的本体语言只有在油画原作里面才能够体现出来,原作的印刷品仅是油画的图像,但油画的本体语言基本无法体现。
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文化传统和没有文化传统是完全不一样的。譬如 说,我们的国画,我们一二年级的学生画的国画很像样子,但很多西方画家到中国学国画,学来学去,学不像。包括郎世宁,他是意大利画家,到清朝做宫廷画家,这么热爱中国,在中国的宫廷里待了那么多年,这么好的条件,这么高的技巧,但是,他画的中国画不是中国的,充满了西洋味, 里面最缺乏的就是中国画的那种风味。这种味道,这个“味”字,我认为是非常微妙的东西,它是一种感觉,很难量化它。油画也是这样,我们一般讲油画味,这个“味”字,要我讲清楚是很难的。说一道菜很鲜,这个 “鲜”字,只有中国人才有,外国人没有的,味精放下去,很鲜,那么这种感觉,只有品尝到的人才知道。绘画里面讲的这个“味”,就是靠感悟,油画里的油画味,必须要在原作中体悟。

我们要想学油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油画原作。我现在搞(全山石)艺术中心,收集很多西方的油画,就是要使年轻人懂得,油画究竟是什么,它的本体语言是什么,它的奥秘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去掌握它。 而且这不是通过语言能表达,必须要在画面上感悟,必须要通过眼睛,然 后通过心灵,才能领悟油画的本体语言。比如,我说这幅画的这个地方很美,怎么能够把我感受的美和你感受的美统一起来?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一种很复杂的感知必须通过视觉,通过一个实际的画面、一个实际的例子解释。如此,在很多大师原作前面, 才会让年轻人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如同我在苏联留学的经历一样,在博物馆看画学习,学习到后来,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了,需要我去思考。一开始,觉得博物馆里的张张画都 很精彩,看不完。可是慢慢地学进去以后,觉得西方油画里面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后来去博物馆,看画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只看几张画。这个过程给我一个很大刺激,为什么会这样?很多画我不想看了,觉得不好, 不好在什么地方?就按照我们东方人的理念来看画的话,我认为这些画是没有可取的,它只是模仿自然,没有主观的东西。但是,很多西方近现代的画,我又觉得不满意,因为太主观,我们画画的人都看不懂。西方的绘 画比较两极化,一种是太像大自然的画,没意思,不想看;一种太个性、 太主观的画,我们也看不懂。当代艺术里的很多东西,我想未受专业训练的观众不一定能看得懂,包括我们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可能也看不懂, 因为实在太主观了。那么,我们国家的油画应该怎么画呢?现在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么样能够把西方好的东西学过来,又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去创造一个当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这一进程是我们进行当中、也是我们努力当中,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怎么样把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传统油画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让年轻人不要再走我们的老路。 俄罗斯油画虽然也是从西方学来的,是“二传手”,但俄罗斯画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他们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油画,这是大家都应该承认的, 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国油画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我们现在很难说,我们的油画,已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且有很高水平,但我相信, 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
只要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你生活在中国,你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就不可能画出来外国画,在外国人看来,你还是中国人。你不要以为自己很“洋气”,比较像外国人,外国人看你还是中国人。画画也是这样,艺术就跟镜子一样,它是没法隐瞒内在本质的,它一定会反射出你的精神面貌、审美理念。我认为,不管西方人怎么评论俄罗斯的油画,从油画民族化的角度来讲,没有人可以否认俄罗斯油画,就是把西方的油画变 成俄罗斯风格的油画,变成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油画,受到俄罗斯人民喜爱的油画。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摘自《画语求索》,商务印书馆2021年11月出版。图摘自“全山石艺术中心”网站。】
-
豆友246324168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30 21:04:37
碎金书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转发赠书 | 吴宓师友书札 (98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中世纪文化范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93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意识与社会:1890—1930年欧洲社会思想的新取向 (109人喜欢)
- 转发赠书 | 法国新锐哲学家、思想史家夏马尤新作《反思无人机》 (8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