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助记口诀|自由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每日一题|名词解释|333教育综合葵花宝典
真题回顾:考过的学校:
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文雅教育(11河南师大 12/16/17渤海大学 18齐齐哈尔 20沈师大)
知识点位置:外国教育史第一章 知识点重要性:★★★☆☆
题目:自由教育(名词解释)
答案: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是指对自由公民所实施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其教育内容为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知识,也称自由学科,即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自由教育成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之一,对于西方教育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真题回顾:考过的学校:简述/论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革措施。(14陕师大 14西北师大 16山东师大 16闽南师大 18吉师大 19华南师大 20江苏师大21宁波大学 21鲁东大学 21中央民大)
知识点位置: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知识点重要性:★★★★☆
题目:简述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868年,日本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明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史称“明治维新”,其中也包括对教育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1871年,日本在中央设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进一步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大学区制因1879年颁布的《教育令》而有所削弱,但在1880年修改《教育令》后,重新强调中央政府管理全国教育的权力,大学区制得以恢复,而且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初等教育的发展
1879年颁布的《教育令》,将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缩短为4年。1886年颁布的《小学令》,又根据国力承受水平把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规定为8年,分两段实施,前4年为寻常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4年为高等小学阶段,实行收费制。
3.中等教育的发展
《学制令》的颁布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1886年的《中学校令》为中等教育的发展做了具体的规范,认为中学应当承担两大任务:实业教育及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将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寻常中学修业5年,由地方设置及管理,属于普通教育学校,其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高等中学修业2年,每学区设1所,全国仅设5所,属于大学预科性质。
4.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大学的创办以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为开端。明治政府对东京大学寄予厚望,在1886年颁布《帝国大学令》,改东京大学为帝国大学,明确其任务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讲授学术及技术理论,研究学术及技术的奥秘,培养大批管理干部及科技人才。
5.师范教育的发展
1886年颁布的《师范学校令》为日本师范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师范学校令》要求师范学校必须以“培养教员应有的品德和学识”,使教员具有“顺良、信爱、威重的气质”为己任。
优点:总的来说,日本通过改革,使得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转变。建立并完善了学制,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日本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了日本国民文化水平。
缺点:明治维新自上而下进行,带有很大的不彻底性,使得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尤其是1886年颁布的《学校令》和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主张国家对教育的控制,维护日本天皇制国家主义,向日本人民灌输尊君的封建思想,将日本教育纳入了军国主义政策的轨道。这为此后教育军国主义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日本在改革中善于吸收外国教育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这是其重要特点。
以上口诀内容出自:333葵花宝典,口诀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引用,请标记出处:333加油站。(VX:goodluck11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