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摄影记录(中)
时间来到2020年5月,疫情有所好转,然后再次反复。我们的心情仿佛也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坐着过山车。
时间匆匆划过,如白驹过隙,我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发现指针已经来到了2021年底,距离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了近一年半的时光。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经历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疫情依旧、摩擦未消。该做的事儿没做几件。
时间来到2020年5月,疫情有所好转,然后再次反复。我们的心情仿佛也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坐着过山车。原以为这只不过是又一次“非典”,到了夏天一切都会有所好转,我们能再次奔跑在阳光下,尽情追逐嬉笑;国民经济能够在后疫情时代补偿性恢复,焕发生机;世界能再度相互连通,搁置争议,交流促进繁荣。甚至是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居家隔离都能带来剩余高峰减缓人口下行趋势……然而,事与愿违。

▲5月9日,北京市东城区百荣世贸商城,商户门前门可罗雀,仍未恢复往日的繁荣,在疏解首都功能和疫情的双重作用下,这种大型集散服装市场将何去何从。

▲5月9日,朝阳区东三环南路,北京公交687路(前运通107路)公共汽车正驶离站台,而其上的售票员仍穿着前东家祥龙公交公司的制服。2020年1月1日起,北京祥龙公交客运公司旗下的“运通”字头公交车正式走入历史,这标志着北京市主城区将只剩下北京公交一家公交公司。

▲5月15日,朝阳区化工路,十八里店乡某村口,防疫岗哨正等待欲进入人员扫描健康宝。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本次疫情期间,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移动端健康信息验证的方式能够给防疫工作带来些许便利和高效。

▲5月18日,东城区东单,深夜,一名少年正在写字楼下独自练习篮球。

▲5月22日,朝阳区东四环中路,摩托车从北京东站上方掠过,身后是北京CBD。经过北京摩托用户群体的不懈努力,发现了摩托进行区域的法律法规的参照条例已经作废,经过申诉,政府进行了调整,将摩托车的禁行区域缩小了。

▲5月26日,朝阳区化工路,公交车上,佩戴口罩的乘客正在黑暗中查看手机。

▲6月2日,东城区马圈,一名精神异常的行人躺在隔离带上,仿佛对天有所指。

▲6月4日,东城区王府井大街,过路游客拍下北京消费季开幕式布景留念。北京消费季即将启动,之后数月,北京市政府在京东商城等平台多次发放了消费折扣券,促进疫情中的第三产业恢复往日生机。

▲6月6日,东城区龙潭公园,保存的战鹰前,家长带着小孩在嬉戏。

▲6月20日,东城区汇文中学分部,学校挂出欢迎学生的横幅。随着国内首轮疫情逐渐接近尾声,各个学校单位也开始复学复工。

▲6月24日,西城区大栅栏,临时核酸检测点的指示牌悬挂在文化创意街区上。在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针对社区传播,全市各个社区都组织了大规模核酸检测,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帮助,同时锻炼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

▲6月30日,东城区东便门角楼,北京市郊铁路“京通号”列车驶向北京站。本月,北京市郊铁路京通线延伸至良乡火车站,这也是第一条穿城而过的北京市郊铁路,对于加快北京铁道通勤化,服务市民出行有着重要意义。

▲7月1日,丰台区北京南站,一名乘客正在空荡的大厅内操作自动取票机。国内疫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省际通行热度仍未恢复。

▲7月5日,满月,朝阳区,修缮中的化工路。

▲7月17日,朝阳区化工路,工人正在雨中等待着平整新铺设的柏油。

▲7月23日,西城区西单,居民正在老佛爷百货前的广场上跳舞。随着新发地疫情渐近尾声,曾经的生活又开始陆续回到我们身边。

▲7月27日,朝阳区化工路,一名在街边招揽生意的摊贩正将头倚在电动三轮车上。

▲7月29日,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一名正在脚手架间休息的工人。整条大街正在进行提升改造,并在不久之后以崭新的姿态面世。

▲8月9日,大兴区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一名小朋友正在观察轨道赛车的演示。每一代孩子都有每一代的玩具。

▲8月10日,朝阳区垡头街道,查抄流动无照商贩现场,一名保安员被留下看守摊贩留下的烹饪车,而另一名路人却误以为这个摊位仍在营业,闹了个误会。

▲8月13日,海淀区五棵松华熙live,一场露天演唱正在进行。

▲8月25日,七夕,朝阳区景华北街,一对情侣在过街前深情对视。

▲8月25日,朝阳区CBD历史文化公园,玉簪花之后,是依旧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2021年11月26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