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庆档期电影分析
调查显示,2020年票房集中在暑假档期、贺岁档期和国庆档期,其中在对电影票房及对电影的满意度调查中国庆档的电影分数皆为最高。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状态。在世界“逆全球化”、中美关系紧张、变幻多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国庆档期电影市场情况无疑备受瞩目。
一、预测:在疫情影响的环境中,国庆档期是电影业回春机遇
科技网络、文化精神、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促成中国电影市场在国庆档期的丰收。
①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人们被迫居家隔离,传统影业受到冲击,流媒体迅速发展,网络电影、网剧、短视频丰富中国电影的类型样式和美学形态。影业公司在宣发上加大互联网部分的投入,各类电影资讯在社交网络中铺天盖地,电影通过网络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构成不可忽视的部分。
②电影是谜影在疫情打击下的精神寄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电影的依赖性由精神娱乐方面外增添社交需求,在孤独隔离环境中的人们倾向于通过对电影的社团评论寻求自我的群体归属感。依照“木乃伊情节”学说,电影技术上的进步是在满足人们对真实的追求,其本质仍是虚拟真实。影院游移于个体和集体、真实和虚幻的独特混杂性凸显,满足人们寻求自我和虚幻的渴望。
③国庆娱乐方式受限。6月国内局部地区爆发疫情,湖南湘西的民族表演、南京禄口机场管理不善导致旅客感染新冠病毒。10月的国庆假期多地政府主张“拒绝出行”政策,人们娱乐方式受限,本地电影院成了好去处。电影在一线城市市场票房及数量上升率不断下降,逐渐趋于饱和,转而到二三线城市寻找生机。虽然二三线城市中其购买力不及一线城市,但二三线城市票价基本上维持在平均43元左右,在经济受到打击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一般观众的消费能力。
④电影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在观影人数调查中,月工资3000-1万和无收入的学生阶层占主要成分。电影的观众年龄也有增加趋势,观影年龄从2020年的25岁增加到2021年的28岁,学历本科以上至博士水平观影比例增加,18岁以下观众数量从1.8%骤减到0.3%。这一数据也表明我国电影门槛提高,正在朝成熟方向发展。
⑤观众对中国电影的热情
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成果容易满足,只要拥有中国元素,符合人情世故,满足中国人对历史、民族的认同感、情怀就是好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电影是由陈凯歌、徐峥、开心麻花等导演共同制作的拼接电影。《我》系列用硬主题软着陆的方式贴近普通观众,用娱乐的方式沟通。相比大叙事,利用贴近生活的小幽默沁人心脾,串联不同时代,有笑有泪,适合各个档期、各类人群观影。
二、现象:国庆档期电影票房分析
①疫情控制平稳,电影市场潜力释放
2021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二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情况,各地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公共场所迅速恢复营业,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潜力不断被释放。2021年春节,贾玲导演《你好李焕英》陈思诚《唐人街探案3》接连票房超过40亿。2021年国庆假期比2020年少一天,2019年国庆档期有《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影片,2020年有《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急先锋》四部影片,2021年有《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影片,头部电影数量相比前两年减少,影院限制座位在75%,电影时长加长场次减少,但2021年的国庆档期票房受益达到43亿,比2020年多出4亿,赶上疫情前2019年建国70年国庆票房。更说明2021年国庆档期电影票房的成功。
②一部影片撑起一片天,优秀电影引领票房
2021年原本将在9月上映的《长津湖》撤档,延续到国庆档期上映。《长津湖》投资13亿,上映四天收获票房13亿,10月10日票房达到40亿,预计总票房将达到55亿,占国庆档期总票房的70%。献礼片《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我和我的父亲》票房达到9亿,占总票房的20%。流媒体的发展、私人影院建立、短视频+从多元渠道分流院线电影,影院倾向于上映有票房号召力的大片,导致现象级电影占领电影市场,市场呈“一枝独秀”现象,同期电影的羸弱与口碑促进带头电影票房膨胀。
③好莱坞缺席造就国产片期待
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但全球范围内被感染数量仍在上升,在美国感染者数量达到了人口数量的百分之十三,对好莱坞影业打击巨大。好莱坞演员、导演、制作人员频频传出被感染消息,多个剧组项目一再延后,《黑寡妇》选择通过流媒体方式播出引起女主斯嘉丽不满上诉。中国院线电影里好莱坞电影浓度下降,中国观众的注意力被国产电影吸引,趁此机会中国电影不断突破自我,众多电影在国内收获良好口碑,使观众意识到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准也正趋世界前列。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年电影《八佰》以接近4.6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全球年度票房冠军的非好莱坞电影,创造票房神话。但这是受馈于相对稳定大环境下,中国群众基础的市场红利,并不能代表中国票房日后稳超北美。决定中国市场的仍然是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中国电影质量仍然有待提升。
三、期待:从国庆档期看电影质量有待提升
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电影质量上升
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神,从2d到4d,从平面到VR,从480p到8K,电影从出生起就是一门伴随着科技进步而进步的艺术。从被国人吐槽的劣质“5毛特效”科幻电影《机器侠》到打开中国科幻大门的《流浪地球》,从21世纪初勘中国动画制作水准的《魔比斯环》到突破票房天花板的《哪吒:降世魔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增长,全球化电影科技的交流沟通,中国也证明给了世界自己的工业水准。
②大众审美有待提高,主旋律电影依赖套路惯性
主旋律电影是大众的电影,这也导致了观众在爱国热情支持下的热忱观影。从《战狼2》的成功开始,观众培养了主旋律电影的“路径依赖”审美惯性:类型化方式解决电影可看性但依赖动作特技惊险场面的浅层次娱乐性、主客观限制角色真实性、对客观现实进行主观改写,进入神圣片段后过度煽情倾向性。主旋律电影浅层次触及中华民族精神,现实观照深度,缺失人性表达力度。如电影《长津湖》对群体形象的刻画广却不深,停留在战士行为的战场表面,并未深究战士们在刺骨寒心的天气下能够坚持继续行进的民族精神内核。《长津湖》倾向定型人物、塑造英雄、集体神话、煽情修辞。甚至暴露女性角色缺失的通病。主旋律电影仍有进步空间。
③“新主流电影”出现
“新主流电影”是自《战狼2》以来以主流电影为基础出现的新形式:1.采用多层级戏剧结构,彼此关联嵌套,统筹在整个电影的宏观结构中。2.形象刻画塑造立体,正面角色偶尔犯错。对手刻画相对饱满,减少弱化对手衬托主角的套路。如《长津湖》中给予美军的战斗力与领导层正面描述。3.通过特写特效技术由搭建场景转向搭建震撼景观。如电影《长津湖》中展示美军军事实力的长镜头以及战争场面的塑造。4.由说服到认同,将观众推到价值内核变成引领观众进入价值内核。电影《长津湖》虽然有明显的“新主流电影”印记,但是带有强烈的说教和套路痕迹。中国电影离“新主流电影”成功还有道路要走。
总结:中国电影从内容、形式、市场等各方面正不断走向成熟,电影市场充满无限潜力。中国电影正走在一条充满了希望的光明大道上,担负着人民日渐增长的精神需要、文化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疫情对电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支撑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电影缺席,头部电影生产数量和周期达不到预期计划,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影响到电影的外部环境,互联网视听内容以其相对的方式转移观众注意力,世界的逆全球化进程。总电影票房下降,国产电影份额增加,中国电影正走在一条内生性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地被释放。电影《八百》以接近4.6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全球年度票房冠军的非好莱坞电影。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电影票房从此超越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