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听了你的话,
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
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思·贝本梅尔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有时却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或是指责时,我们有时会辩解或是逃避。
有一部分来咨询的情侣会因为吵架或是沟通的问题来找到我们,比如最近的一位来访者,她与男友是异地恋,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两年,吵架的频率却很高,虽然吵架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每次吵架中双方的状态却一模一样,比如,女方认为自己的男朋友不关心自己,又说别人的男朋友怎么这么细心、会照顾人,她男朋友听了一下子急了,有些话不思考便下意识的都说了出来,双方都不肯示弱,埋怨着对方的缺点。愈演愈烈,每次这样,不管是因为什么事情,都不经思考把伤人的话全都说出来,因此形成了矛盾,不良的沟通状态,甚至称不上沟通。
如果转变一下方式试试呢?

如果这对情侣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下意识面对对方的指责而申辩攻击,而是去表明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这样还会形成这种不良的沟通状态吗?
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沟通中,都可以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这种沟通的方式被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我们可以从学会观察和评论出发,回到这对情侣之间的问题,比如女朋友让男朋友买奶茶,但是他买的不是女朋友经常喝的,这是女朋友所观察到的。女朋友不太理解,觉得男朋友不懂自己,一点也不细心,甚至连喜欢喝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她对他的评价,但事实是男朋友想让她换换口味。这种误会便需要沟通了,让对方明白自己所想,这样才会更好的解决问题。
充分的倾听也很重要,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争吵,原因各不相同,但状态都是因为不会倾听所造成的,不论男方女方,都听不进如对方说的话,这点是主要原因。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说的话,不管对方是生气或开心,倾听是双方沟通的前提。

学会表达感激在改善关系会非常有帮助,在赞扬别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的活动,而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上。回到那对情侣的奶茶事件中,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表达感激呢?
我们要先思考,对方做了什么?我们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对方买了一杯我爱喝的奶茶,满足了我想被关心的需求,我现在心情很不错。这么一想的话,他们的情绪是不是缓和很多。
这些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当我们被看作成施暴的人,我们可能很难会得到友善的回应,别让语言变成阻碍我们交流的“墙”。
--本文部分参考自《非暴力沟通》图片素材选自微信公众平台
文章的结尾,给大家带来非暴力沟通的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