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换位思考,孩子才更有同理心
甜甜放学回来,带回来一本崭新的图画书。
“哪里来的,甜甜?”妈妈问。
“是小明赔给我的。甜甜说。
“小明为什么要赔给你图画书?”妈妈奇怪地问。
“昨天课间休息,我趴在桌子上看书,小明从我身边跑过,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把我的图画书撞到地上,书破了一个角。我告诉老师,老师让他向我道歉,可我还要他赔我一本新的图画书!
妈妈找出那本破了角的图画书:“这不是还能看吗?”
“我不要破的,我就是要新的!”甜甜扭过头,倔强地说。
妈妈想了想,没说话,走出了房间。
晚上吃饭的时候,甜甜站起来伸手去拿餐巾纸,不小心碰到了妈妈碗,鸡腿掉在了地上。妈妈突然很生气地说:“甜甜,你赔我鸡腿。
“对不起,妈妈。可是我的鸡腿已经吃完了,怎么赔你啊?”“那就重新买来赔我!”
甜甜委屈地哭起来:“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说:“干吗对孩子那么凶,孩子又不是故意的。”
这时,妈妈换了一种语气,温柔地对甜甜说:“昨天小明把你的书撞到地上,也不是故意的,而且书只坏了一个角,不影响看,你却要他给你买一本新的。
如果你是小明,你心里会怎么想?妈妈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不是故意的,我们就应该原谅别人。”
“我知道了,妈妈。
甜甜破涕而笑,说,“我们等下一起去把那本破了角的图画书粘起来,明天我把那本新的图画书还给小明,好吗?
妈妈微笑着点头说:
“会为别人考虑,这才是好孩子。”

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宽以待人,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友谊,为孩子长大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父母都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假如能够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感受,那么很多矛盾就会自然消除,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3-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能完全理解和接受那些大道理,因此父母应该学会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来体会和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说服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尤其是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换位思考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进行思维上的理解和沟通,进而消除矛盾,增进感情,加深友谊。
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很容易养成不知体谅他人的性格。
所以,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让他们切身感受对方的处境,养成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孩子,毋庸置疑,走到哪里都是讨人喜欢、受人欢迎的。

熙桓心理: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
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
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
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
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