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
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这是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一个热力学概念。但是后来熵的概念却普遍用在了哲学思考上。比如王小波就说过,“人类趋利避害是增熵。”
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我喜欢这个答案,因为里面包含着幽默感--明明是自己想要登山,偏说是山在那里使他心里痒痒。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这位登山家干的事,没来由地往悬崖上爬。它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出脑子的危险,所以一般人尽量避免爬山。用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减熵现象,极为少见。这是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 ”——《沉默的大多数》
想来也是,趋利避害必然是人类生存的本事,如果面对大火,人都往火堆里扎、面对雪崩,人都站住不走,那现在估计也没剩什么人了。(但对文明的发展也未必是件坏事。)但人类经历每一个历史的革新,都不是这群人。如果趋利避害如王小波所说,是熵增现象,所以趋利避害是减熵。那么所有减熵的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壮士和伟人。
最近重看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面有一段:小丑设计让两艘邮轮都装上了炸药,两艘船都拿着一个对面邮轮的引爆器,如果时间到时按了引爆器,对面的船就会爆炸,而自己的船就没事。所有人都拿不定主意,但时间快要到了,A船监狱的一名大老黑,这时候跟警察说,“把引爆器给我吧,我替你做十分钟前就应该做的决定。”警察犹豫片刻缓缓的交给他,监狱大老黑拿来后,直接毫不犹豫的扔出了船外,B船拿到引爆器的是一名检察官员,他颤颤巍巍的手持引爆器,一直保持到了时间结束。小丑说完here we go,就等着看爆炸了,结果出乎了他的意料。蝙蝠侠一旁说,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
这个段落。设计的非常有意思。人总是趋利避害,如果真的如此,这两艘船恐怕第一时间全部爆炸掉了。小丑欢呼大笑。而这个段落给出的结局,并没有发生爆炸,A船的监狱大老黑摈弃规则,只接受内心所向(人类的生死不应该被如此捉弄)、而B船的官员则坚守公正,认为不应该某一只船决定对方的生死,所以他坚持到了最后。 这个结果对于人类发展历史,直到现在,可能都依旧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漫长黑夜中闪过的一瞬闪光,但他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可能——这瞬闪光有一天会持久照耀夜空。
趋利避害如果等同于增熵,而趋害避利等同于减熵,人类所谓文明的高度(秩序的高度)可能需要大量减熵,而到那时,人类所谓犯罪的高度(欢愉的高度)可能会是另一种乌托邦,而道德将依旧当做指挥棒的作用,并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