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随笔
凌晨六点,酒店外面一片黑暗。远处的青城山隐藏在这黑里,踪迹难寻。天还没亮,子娟坐在窗边,急切地等着天亮。倒不是因为天亮了有什么很要紧的事。不过天亮了,可以有新的期盼。或者看一本书、或是联系一人。天亮始终代表希望。就算没有希望,天亮天黑,自然轮回。平平顺顺地度过一天,也算是人生的一份收获。
近山不知山。呆在都江堰城区,很难看到青城山全貌。来之前,盼望着每天与青城山相伴。来了后,发现每天户外时间很少。而且,因为雾霾、天气、距离太近等原因,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青城山。有一天,在工作间隙,抬眼望去,阳光下对面山脉清晰可见。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近处荡漾碧蓝的水、太阳光下层林尽染。子娟在办公楼跑上跑下,希望找到一处绝佳观景台。楼顶放着太阳能机箱,而且四周都被砌上围墙。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却就这样错过了。
办公电脑里放着可看可不看的材料。刚刚工作第三年,子娟就已经看开了。虽然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但人确实懒下来了。以往,就算不会看材料,但还是会一遍遍看,好像要从材料里看出朵花来一样。傻里傻气的。不过,那时候想,虽然傻里傻气,虽然没有看出成果,但好歹态度端正,也可以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子娟就不这么想了。反正材料总也看不完,事情总也干不完。好好表现有什么用,既学不到东西,又不能升职加薪,那就不必自找麻烦了。
手上事情变少了。工作上的事老是忘记,偶尔连笔记本、签字笔也会忘记。本打算把时间省下来,可以整理工作思路,或者学习其他知识。虽然工作两年半,但工作上,子娟还是不很会。子娟也在学习其他知识,看一些闲书,数学、文学、艺术。但好像没有很大的收获。内心一如既往地空虚。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好像必须要干点什么,要说点什么。于是,开始不断地刷社交媒体、翻通讯录。那一瞬间,非常想要被人看见,被人注意到。子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对整容、修图、文案感兴趣。有些东西虽然虚假,但确实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虽然那样的快乐注定短暂,但至少快乐过不是吗?
今天在河边,子娟第一次想到了生活的样子。工作朝九晚五、半小时阅读、半小时对着大自然发呆、半小时吃饭、一小时运动。人生就应该这样。看着奔腾向前的河流,稍微慢一步,就被后来的急流打出水花。一眼望去,一团团白色的水花,在奔流的河水里十分显眼。仿佛飘在河上的尸体。
2019年第一次注意到秋天。那是在北京,高远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金黄的银杏。怪不得郁达夫写故国的秋。北京的秋天实在是美得人情不自禁。2021年秋天,子娟在南方看到银杏的另外一面。在秋风的扫荡下,银杏叶争先恐后纷纷坠落。一场场秋风扫过,银杏树也从热热闹闹的金黄色,蜕变到剩下孤零零的枝干。子娟发现银杏树很乐观。好多银杏树没有树冠,就算这样,它还是要铺满金黄的扇形的叶子。既然最后都留不住,那就趁着秋风,给大家表演一场潇潇洒洒的离别。

沿着河边散步,也就遇到一两位拍银杏的女人,其余都是结伴而行的中老年人。或许是今天解封,路上特别热闹。迎面走来一位抹着口红,穿红色大衣、黑色内衬的老年人,子娟与她擦肩而过,却被她的美丽深深打动。想想,这些路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下岗潮,独生子女政策……我们都在社会的裹挟下生活。学区房、双减、北交所……我和他们一样,正在经历也必然经历社会的巨大变革,子娟想。既然不确定性不能避免,那只能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寻找一些确定性的快乐。如何寻找确定性的快乐,这才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抛弃那些宏伟的叙述,专注于自己。正如一本书所写:“把自己当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