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摘录
1.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迁徙。游牧经济的危机决定了他们与定居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种表现为畏畏缩缩地借鉴和嗜血突袭交替出现的关系。
2.面貌: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矮小敦实而灵活的身体,也给了他们攻无不克的本领。高原上凛冽的寒风,不仅雕刻出了他们极易辨认的面貌——满布皱纹的眼角、高高突出的颧骨、卷曲稀疏的头发,也练就了他们强健过人的体魄。
3.游牧民族经济文化落后,无法理解农耕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差异,使得他们面对富饶的定居民族,想要掠夺。
4.在长期严酷的现实环境的训练之下,都具备了头脑冷静、注重实际的能力,都做好了时刻服从命令的准备。
5.随着汉朝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东汉时期,新的皇帝(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登基后,将重新收复塔里木地区提上日程。这个时候恰好发生了对汉朝极为有利的事情,匈奴内部分裂了。公元48年,南匈奴的8个部落在首领比的率领下反对蒲奴单于的统治,并归附于汉朝。作为盟邦,光武帝把他们安置在了内蒙古戈壁南部的边境地区,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南匈奴的王国得以建立,只要汉人的帝国保持强大,他们就继续支持帝国,是可以信赖的追随者,直到公元4世纪汉人的帝国摇摇欲坠时,他们变成了破坏者。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