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见你,如病人去看医生

三 行 诗· 我 扮 演 的 角 色
嘉宾评委/ 糜绪洋、李莎
11月6日我们推了前苏联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哈姆雷特》,推出了主题为“我扮演的角色”的三行诗赛诗会,一共征集600余首诗作。本次主题赛诗会依然评选出了10首优胜作品,评委糜绪洋和李莎为获奖作品做了点评。以下是10首获奖作品,以及其他一些优秀作品。感谢评委糜绪洋和李莎,及更多诗友的参与。
读睡编辑部










三句成诗,并不削减诗的深厚,却又要嵌入短小的形式。有许多朋友的诗其实非常棒,但仔细读来,更像是作者努力把四行、五行诗删削成三行,这些诗到最后我往往都忍痛割爱了。人生如戏。扮演角色既可以是种个人作为,也可以是对人存在状况的概括。
Lindenbaum的诗就是这样,可以将其解读为诗人的自我书写,也可以从中读出对我们当下荒诞生活境况的隐喻。
如果说对Lindenbaum而言,“扮演的角色”被描绘成昆虫的(?)甲壳,那么在夜梟的诗中,它就成了龙的鳞片。但这掉着鳞片的龙全然没有白日的威猛,而是与洋葱一起构成一组新奇、生动、亦庄亦谐的并置。
星尘工业作品的语言对三行诗而言略显冗长,意象的使用也中规中矩,但巧妙地直击当代劳动者的关切所在,可以说是一首优秀的公民诗。
绿玉杖有意使用了带有些微网络用语特征的口语作诗,轻盈、活泼的语调中混着反讽的混音,语言的背后的却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Poebury的语言则是另一个方向的典范:节奏均匀、稳重,后两句还压了双韵,形式与诗的情感相当契合
点评 / 糜绪洋
在我看来,三行诗是种非常亲民的诗歌形式,写起来不需要严格复杂的构思。但是三行诗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精微的形式如何容载丰富的意涵,这更考验写作者的功力,不仅仅依赖灵光一闪。
三行诗毕竟还是诗,在声音和节奏上要有考量,否则容易将文字撕扯成语言碎片。节奏就是将碎片粘合在一起的强力胶。此外,三行诗要巧,要有趣,那么就不可写得太满,懂得留白包袱才响。
本期的主题是“我扮演的角色”,每位参与者都通过这一主题获得了一次“出戏”的机会,隔开一些距离,观看自己熟练或笨拙的表演。其实在舞台上,太过于关注自己不是件有益的事,一次分神就会让你慢半拍。
投入日常生活,说出应该说的台词,做出合逻辑的动作,用“体验派”的方式演这部“给天使看的戏”。或许,不出戏才是最好的解脱。
点评 /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