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人、阳人与阴阳人
阿番/文

在题目中出现的三个词汇,“阴阳人”可能看上去更熟悉些。不过,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词指代的并不一样。因此,我应该先说明这里是哪种含义。首先,“阴阳人”并不对标“阴阳眼”,不是指在阴间和阳间都有一席之地却又同时被两界所抛弃的人;其次,“阴阳”并不指“阴阳怪气”;最后,阴阳人指的是有两幅面孔的人——不管是阳奉阴违还是阴奉阳违,总归是换了时间和对象,言语和行为不统一的人就是了。
虽然都是阴阳人,“阳奉阴违”的阴阳人和“阴奉阳违”的阴阳人和其背叛对象的关系却是倒转的。一般情况下,阳奉阴违的人在双方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因此,表面上不敢“造次”,只有背地里才能搞些小动作(并且期待不被发现甚至真的不被发现),有等级关系的地方就会有这种阴阳人的出没;而阴奉阳违的人,在双方的关系中可能是弱势、强势,甚至齐平,但其背后的势力大都比对方强,因此才敢在背地里先答应,到了阳光底下才对对方公开处刑。如果要举例子,打小报告的人、微服私访的官员、卧底警察皆属此类。
那么“阴人”和“阳人”呢?如上段所分析,“阴”并不代表“违”,“阳”也并不表示“奉”,如同八卦上的黑白之阴阳,它们在这里是中性的。然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阴”和“违”、“阳”和“奉”做了正向的关联——毕竟“违人”和“奉人”指代是明确了,听起来的感觉却很糟糕。“阴人”指的是常常表达违背或否定之意的人,“阳人”指的是常常显示赞同或顺从之意的人。不管对对方的态度怎样,二者都是表里如一的,不会准备两套方案。只看字面意思,好像阴人是负面的,阳人更正面,但事实并非这样,要看他们面对的是什么。当他们“奉”的是正义时,“阴人”当然值得就是阴险狡诈之人。但当他们面对的是强权时,敢于违背的人才是勇者;而阳人之“阳”,则是一种敢怒不敢言,甚至助纣为虐的做法了。所以,不要因为一个人显得负面而对他下否定结论,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负,是不是为了负负得正——这是一个“负”世界,是我后文讨论内容的隐含前提。
人们常常以为表里如一是好的,这甚至成了一种稳定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不管动机如何,至少对于你直接面对的人来说,你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即便是无论表面还是背地里都敢怒不敢言的阳人,也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阳人好一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骂的就是阴阳人。阴阳人和阳人的顺从或赞美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至少是保住眼前的利益。那么,既然你已经接受了好处,又怎么能吃里扒外呢?一个人即便受了对方的刁难,也应该做个阳人——忍着——你吃到的肉,理应塞住你的嘴。
但是,“奉”是必须的吗?“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一定不对吗?假如这肉本来就是我的,对方一直威胁我要端走,为了让他还给我我说了一些赞美的话,那么我吃完肉之后,我不能骂他吗?我不应该骂他吗?我吃着火锅唱着歌却飞来横祸,给我添了一顿堵,我怎么不能骂娘了?!应该经受道德谴责的,只应该是那些因“奉”而得到不正当利益的人,他们平庸的人生因为“奉”而得到了急速的飞升;而对于做出“奉”的姿态,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重回原本轨道的阴阳人来说,他们或许没有抵抗强权的勇气(甚至硬碰硬显得鲁莽而毫无智慧),但也不至于被指责。他们应该处于“正常人”的范围内,但却不是主流认知中的阴阳人,因此,我将之称为“另类的阴阳人”。他们可能是好人,但不是好的“阴阳人”。
如同这个名称所暗示的光影效果,“阴阳人”是立体的,有更多的生存和情绪层次。相比于“忍辱负重”绝口不提一句的极度压抑的阳人,阴阳人能找到某些时刻和环境来释放自己,他们的身心会更加健康一些——尽管这种松懈有可能被对方察觉。甚至,阴阳人的确如“阴间阳间”的那种含义一样,连接了世界的两个方面。阳人回到了此岸,但他守口如瓶,因而其他人无法知道真相;阴人因为一开始就拒绝合作,他失去了通往彼岸的门票。只有阴阳人,靠着生存智慧在彼岸行走,回到此岸时,又因为“真情流露”,道出了看上去如同乌托邦般美好的彼岸的真相。这个“负”世界需要阴阳人。
实际上,在这个等级社会,无论是主流的还是另类的,阴阳人都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也就是说,那些成功人士,不管本质是好是坏,大部分都是阴阳人。阳人——在私人情绪的闸门长时间不打开之后,那闸门便锈掉了,他可能会迷失自己。他在这个茫茫的世界逐渐变得没有颜色,和环境混在了一起,自然也无法成为一座纪念碑(当然,内心非常强大的阳人也可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而阴人,即便他想取得世俗的成功,但其对世界明目张胆的否定让世界先否定了他,他便从一开始就毫无机会了。闸门从反方向被关闭,世界上没有他的踪迹,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来过。而阴阳人,像种子一样(不管这种子是果树还是罂粟),先被世界的大地埋没,然后在毫无察觉之时破土而出,然后形成别样的景观。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阿番树”。